城市素人專訪|做好本分再談傳承 粵劇新生代藝途持久戰

更新時間:09:47 2022-01-24
發佈時間:03:00 2022-01-24

坐在面前的梁心怡和蘇鈺橋,兩位從孩童時候就鍾愛粵劇的年輕人,經歷十多年學習磨練,成為潛質可期的粵劇新生代。為了全情投入,一個暫停律師工作;一個子承父業,涉獵不同演藝崗位,兩人精進藝術修為,做好本分,盡力打一場「持久戰」,為推廣粵劇藝術薪火相傳而努力。

梁心怡小時候常跟媽媽看大戲,因為戲服漂亮、歌曲好聽而愛上粵劇。2003年暑假,她八歲,在眾多暑期活動中,選取了粵劇興趣班;十歲那年加入兒童粵劇團。累、辛苦,但她享受訓練的樂趣,沒想到長大後更躋身粵劇行列。

砥礪增值 將勤補拙

醉心粵劇的心怡,書唸得很好,除於香港大學法律系畢業,2005年更入讀八和粵劇學院,為了實踐夢想,兩年前不惜暫停高薪厚職的律師工作,報讀演藝學院粵劇表演科高級文憑,憑着優秀表現,去年更獲選為首屆「十大傑出大專學生」。心怡有感戲曲訓練,始終受制於年齡,明白愈早進修愈好,所以暫停律師工作,爭取時間,心無旁騖地全情學習。

有說一心不能二用,但心怡卻做到了。她回看律師實習那兩年,再忙,也積極參與戲班演出,寧願辛苦一點,也不欲錯失任何機會。那段兼顧學業與演出的日子,即使蠟燭兩頭燒,在體力和時間安排上,卻給了她很好的磨練,她毫無怨言,只因源自一份對粵劇的鍾愛。

比心怡晚兩屆入讀八和粵劇學院的蘇鈺橋,因父親蘇永池也是梨園中人,所以三兄弟自幼便隨父親學習基本功,六、七歲開始,每逢暑假更會被安排到內地的粵劇團、京劇團及雜耍團接受培訓。中學畢業後,鈺橋不欲升學,因自小接受訓練,早已有了從事粵劇工作的想法。中學畢業那年,他十七歲,雖已超齡,但在前輩呂洪廣推薦下入讀八和粵劇學院。由於自小練功,功底無疑較其他同學佔優,但學習上還是面對不少困難,尤其是唱方面,曾一度令他感到迷惘和氣餒,入讀第二年更萌生退學念頭,後因不想辜負前輩的苦心栽培和同學的提點支持,才讓他重拾動力繼續下去。

專工旦角的心怡和專工生角的鈺橋,先後在八和粵劇學院這個搖籃裏孕育成長,也曾參與油麻地戲院場地夥伴計畫的「粵劇新秀演出系列」。兩人從學習裏成長,深明練功及個人藝術修為的重要性,所以一路上不斷砥礪增值,將勤補拙,珍惜每個演出機會,哪怕沒有對白的角色,都要做好本分;平時又會多觀摩前輩演出、謙虛討教,至於同輩間又會互相切磋,分享交流。由梅香、跑龍套,到躋身六柱(文武生、小生、正印花旦、二幫花旦、丑生及武生),正好印證「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豈是一蹴而就的活兒。

觀眾支持同樣重要

展望未來發展,心怡修讀的演藝學院課程即將於今年完成,她希望律師與演出能雙綫發展。很有自己想法的心怡,自言是一個理性與感性兼備的人,認為身處香港這個多元化城市,每個人在擁有一份工作之餘,最好也能從一門藝術裏得到熏陶和滋養,以平衡心靈,獲取滿足,這都有助每個人上班時保持愉悅的心境和狀態。在藝途發展方面,心怡認為粵劇藝術就如一場「持久戰」,「戰」,意指在體能、技能及學問等多方面作持久追求的自我挑戰,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身為師弟的鈺橋,對未來發展抱持的寄望,就是要再努力裝備好自己,以師姐為目標,保持自信,嘗試不同工作崗位。個子小,但活力充沛的鈺橋,動作靈巧生動,專工生角的他,除擔演文武生,也曾在《獅吼記》裏演出丑生,甚至做過幕後司儀。年輕人就是愛嘗試,觸覺敏銳的他,對新事新物都充滿好奇,冀能從不同藝術表演吸收別人長處,兼收並蓄用在自己身上,好像他從喜歡跳舞的朋友舞步中,發現與粵劇相似的動作,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點滴,在潛移默化下給他帶來了不同的想法。每次演出,角色是否吃重,他都學會認真對待,事緣一次演出,只有一句對白的他,因沒有說好而被老倌指正,原來在前輩眼中,沒有一個角色是不重要的,前輩的訓示有如醍醐灌頂讓他茅塞頓開,至今銘記於心。

作為粵劇新生代,年輕的心怡和鈺橋都有一個追求藝術的真心,對他倆而言,做戲所得的滿足感實非金錢可以衡量,他倆對粵劇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因為許多戲班埋班時不時出現「搶人」情況,可見當下的粵劇發展一片榮景。

兩人年資尚淺,但深明薪火相傳的重要性,因為不少前輩、戲迷看着他們成長,所以他倆要先盡力做好本分,打下穩固根基,才敢談傳承問題。現為香港八和會館理事(公關組副主任)的心怡認為,觀眾的傳承同樣重要,要從小在小朋友心裏撒下種子,讓他們對粵劇產生興趣和認同,長大後願意入場支持,這也是令粵劇得以代代相傳、發揚光大的重要一環。

立即下載 | 全新《星島頭條》APP : 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