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發展|設計促進環境和諧 構建可持續社區

更新時間:03:00 2022-06-02
發佈時間:03:00 2022-06-02

  可持續設計近年備受重視,包含範疇之廣,小至日常生活用品,大至公共空間、建築及整個都巿,甚至影響到地球的物理環境,而說到可持續設計,則要符合經濟、社會及生態得以持續經營為方針,平衡三方面所需,運用於民生上效用更加明顯,能夠構建出連結人與人及人與環境的美好社區。

文:Avis  圖:香港設計中心、黃頌偉

  近年致力於推動社會更廣泛和具策略性地運用設計的香港設計中心,為業界創造價值的同時,並以改善社會福祉為使命。今年是其成立二十周年,以「設計.構建可持續社區」為題,舉辦了連串活動,包括頒發DFA設計獎(Design for Asia Awards)多個獎項,以表揚他們在可持續設計理念方面的貢獻。

劉小康認為設計的最大推動力量源自需求,新世代講求持續發展,因而帶動着設計行業的發展。
劉小康認為設計的最大推動力量源自需求,新世代講求持續發展,因而帶動着設計行業的發展。
兩張糾纏在一起的椅子,表達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兩張糾纏在一起的椅子,表達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以人為本理念
  實踐可持續設計,要把五項元素考慮其中,設計概念、綠化材料、循環再生、節約能源及減少污染。當中設計概念是關鍵,例如設計師如何根據現有用戶的意見作出改良,並達到產品的可持續發展性。至於使用物料,宜選擇環保與合法的天然材料,結合可回收及不污染環境的原則,並在製造過程中減少消耗,提高能源效率。
  今屆「DFA世界傑出華人設計師」得主劉小康表示,設計的推動力量並非源自創造力,需求才是最大的動力,「新世代講求環保節約及持續發展,當社會對此要求愈來愈高,整個設計行業便會被帶動。」劉小康是香港多個具標誌性設計的幕後功臣,一直致力推動香港、大中華區及亞洲的設計發展,其作品跨越整個設計領域,從平面設計、包裝設計,以至文化藝術,代表作品包括為他贏得多個獎項的蒸餾水樽設計,以突破性的樽身綫條及可作杯子的樽蓋,無論在設計美學及功能上,於當時來說均是一大突破。

劉小康稍後將以「字由人」為題,於香港藝術館策展關於漢字的展覽,由造字故事聯繫香港文化的傳承。
劉小康稍後將以「字由人」為題,於香港藝術館策展關於漢字的展覽,由造字故事聯繫香港文化的傳承。

 

  「為甚麽設計於現今世代變得那麽重要?因為在過去二十年,設計師已經不再只是設計師,設計師可以是企業家、工藝家、文化研究學者、環境保護者、KOL等等。」劉小康對於亞洲的創作貢獻及文化影響,受廣泛認同,其設計作品「椅子戲」便曾於世界各地展覽,他以一系列不同材質和設計造型的椅子,作為展現概念的媒介,表達和探討以人為本的議題。目前他正進行另一文化研究項目,稍後將以「字由人」為題,於香港藝術館策展關於漢字的展覽,他把方塊字以創意形式表達,由造字故事聯繫香港文化的傳承。
  劉小康認為,設計並非標榜形式或手段,而是因關注某一議題,藉着設計表達出來,例如環保及文化傳承等,「不止是美觀,更要考慮產品的功能是否能滿足人的需要?這是最基本,另外是否令人舒適?」他認為構建可持續社區並非設計師的專利,每個人也有責任參與其中,這樣才能傳承下去。

提升用家層面
  至於獲得「DFA香港知專設計學院青年設計才俊獎」的陳菀善,是應屆時裝設計畢業生,她希望藉着設計舒適耐用的服裝,反映正面思維和可持續性的理念。她早前設計的休閒服裝系列Body Geometry,正是將可持續概念運用於服飾設計的好例子,該運動服穿着方法多變,適合不同群組於不同季節及場合中穿着,同時融入了復康治療的概念,可為身體受傷患困擾人士,提供舒緩的效果。另一系列The Imprint of Light,屬於光影實驗,在服裝設計上運用了數碼印刷技巧,模仿投影製造幻覺,過程中使用了不同透光特性的布料,她希望通過研究布料的結構,擴展衣物更多的功能性。

陳菀善設計了一系列結合復康概念的服裝,助傷患者舒緩身體不適。
陳菀善設計了一系列結合復康概念的服裝,助傷患者舒緩身體不適。

 

  另一位獲得「創意智優青年設計才俊獎」的張瑋晉,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設計系(工業及產品設計),他現時全身投入於產品升級再造行列,相信設計師有能力及義務保護環境,並維持生態系統、經濟及社會之間的平衡,通過各種渠道提高公眾的環保意識。他以電飯煲的內膽物料設計成單車用的鈴鐺,其環保創意更曾獲Hermès旗下環保品牌petit h的邀請,合作設計舞台場景,以大批絲巾碎布製作了一棵三層樓高的絲巾竹樹,既環保又繽紛夢幻。他亦曾為藍屋的社區項目,以四百個由街坊收集的紙包飲品盒,製作成風車串,懸掛於石水渠街半空,既傳遞了回收的訊息,又為社區增添了生氣。

張瑋晉擅長轉化廢物成為美觀耐用的產品,例如以電飯煲內膽製作單車鈴鐺。
張瑋晉擅長轉化廢物成為美觀耐用的產品,例如以電飯煲內膽製作單車鈴鐺。

 

  同樣獲得「創意智優青年設計才俊獎」的蕭樂聞,於倫敦巴特萊特建築學院畢業,並於哥倫比亞大學取得碩士學位,她專注於社區項目的設計,認為好的社區設施可使居民更熱愛居住的環境。她會通過接觸區內的居民,創建以人為本的設施,傑出作品如屯門兆禧苑的遊樂空間(2020),她將陳舊的運動場改造成跨代遊樂空間,以滿足不同年齡、能力和興趣人士,體驗運動的樂趣,這對維繫社區的可持續性,起了極正面的作用。

二陂坊遊樂場改造後,為人煙稠密的荃灣提供了喘息空間,不同設施適合不同年齡層的使用。
二陂坊遊樂場改造後,為人煙稠密的荃灣提供了喘息空間,不同設施適合不同年齡層的使用。
蕭樂聞將兆禧苑陳舊的運動場改造成跨代遊樂空間,以滿足不同人參與運動的樂趣。
蕭樂聞將兆禧苑陳舊的運動場改造成跨代遊樂空間,以滿足不同人參與運動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