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夢 – 跨越時空面對面|夢遊世界

更新時間:03:00 2022-07-07
發佈時間:03:00 2022-07-07

  在西方繪畫史上,不乏一些讓畫家常試常新的主題,譬如風景畫中的雲和大海,又如人像畫中側臥的女子、窗前靜思或母子相擁等。即使重複同樣的主題,不同畫家因風格與身處時代各異,其作品最終呈現的效果亦各有特色,當中的相似與相異,頗值得回味。

  正在英國倫敦國家美術館(The National Gallery, London)舉辦的主題展《面對面》(《Picasso Ingres:Face to Face》),展出西班牙立體主義大師畢加索(Pablo Ruiz Picasso,1881年至1973年)與法國新古典主義畫家安格爾(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1780年至1867年)的兩幅畫作,同樣以手握物件的女子為主角。兩位畫家相隔百多年,以同一主題入畫,風格與呈現方式卻截然不同,這一場跨越時空的「面對面」,不僅展現藝術家繪畫風格的變遷,更是十九世紀與二十世紀審美趨向的發展。

  《莫蒂西爾夫人》(《Madame Moitessier》)創作於1856年,是安格爾晚年具代表性的肖像作品之一。畫中女子是當時一位富有煙草商的太太,也是巴黎社交界的明星,她的華貴衣飾、優雅姿態,以及與畫框外觀者目光交流時的放鬆與自在,既呈現畫中主角的身分及品味,亦可視作法蘭西第二帝國奢華社會風氣的象徵。
  七十多年後,畢加索請來他的情人擔任模特兒,同樣坐在紅色扶手座椅上,擺出與莫蒂西爾夫人極為相似的造型,取名《拿着書本的女人》(《Woman with a Book》)。如果說安格爾的肖像畫極富新古典主義精緻典雅的風格,那麼畢加索此作的用色及構圖,顯然是立體主義的生動註腳。不知道當年的安格爾能否想到百多年後會有一位立體主義畫家,將他的肖像畫作,以全然另類的方法「再創作」呢?

  說到「再創作」,不少畫家有此偏好。梵高曾視法國寫實主義畫家米勒為偶像,他的畫作如《午睡》和《第一步》等,以農民鄉間日常生活入題,皆是臨摹米勒前作,再加添己意。上期專欄中介紹的哥倫比亞畫家博特羅,亦常常戲謔式臨摹前輩畫家如達文西等名作。在我看來,「再創作」並非單純的仿效和臨摹,而意在由此及彼,借前人之作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感。惟此,這些跨越時空的相逢與邂逅,才有對照與互文之美。

文:李夢  圖:英國倫敦國家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