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媛 – 破壞到重生 薛松的非常道創作|藝術有價

更新時間:11:30 2022-09-15
發佈時間:11:30 2022-09-15

世間沒有事情是永恆的,也許生死是唯一不變的定律,萬物在無限的輪迴中生長、毀滅到重生,就如中國當代藝術家薛松的創作。
文:蘇媛  圖:季豐軒

祖籍安徽的薛松生於1965年,是中國波普藝術的重要藝術家之一,曾多次在內地、香港及海外舉行展覽,作品獲不少美術館收藏,包括香港的M+。說起這位藝術家,免不了提到1990年發生的一場火災。

火中誕生靈感
薛松成長於中國社會經濟各方面風起雲湧的年代,他在1988年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舞台藝術系,正值中國經濟開放改革時期,面對大環境的變化與外來資訊的衝擊,一度陷入迷茫中。沒想到1990年他的畫室失火,雖然是一場災難,但「結果」卻出人意表。他面對着火災現場的一片灰燼,反而獲得啟發,以火焰和灰燼為媒介,通過拼貼手段,把印刷品的殘片解構重組成全新圖象。薛松表示,那場火好像是天注定,讓正在迷茫中的他得到了創作靈感,「焚燒」、「拼貼」、「解構」、「重組」,從此成為他獨特的創作語言,正如他自述:「我的作品自火中誕生」。

多年以來,薛松以他獨特的創作語言,通過圖像的毀滅與再生,討論社會、傳統、人文、自然及抽象等相關議題。他早期的作品相對具象:「當時的作品會有更多傳統或是較為知名的圖像和元素,但近年隨着年齡漸長及成熟,我更傾向於抽象,但是我並不是有意地抽象,而是從自然中抽取抽象的元素,可以說是一種從繁到簡的過程。」薛松目前在季豐軒展出的全新展覽《非常道–薛松近作展》,正好說明他的轉變和這個時期的創作特色。

《非常道–薛松近作展》展出的二十多幅作品,屬於薛松自2019年開始的《法自然》系列。「法自然」出自《道德經》中「道法自然」的哲學思想,意指宇宙天地間萬物運行均遵循的「道」,亦即世界的本源,規律的本身。道之本性是自然而然,周而復始,往復循環。《法自然》系列以自然、四季、節氣等現象為題,通過拼貼、解構與重組,呈現如水、火、葉脈、大理石、冰裂等自然景物,構成一種大自然間生命輪迴的意像。若細看,會發現用作拼貼的現成圖像文本,與內容形成了一種有趣的衝突,作品給人返璞歸真的感覺,藝術家明顯地更為注重情感與哲理的表達。

觀眾可以從非慣性的觀點去看,從中感受自身與大自然的關係,與藝術家一同思考自然之道。薛松表示:「我感覺以這種創作語言,我還有很多話可以說,還是沒有完成,會繼續下去,也許十年、二十年後,我能更自然地表達自我,從『法自然』變成『法自我』。」

薛松《法自然系列–冬》。
薛松《法自然系列–冬》。
薛松《法自然系列–冬》。
薛松《法自然系列–冬》。
薛松《法自然系列–韻律》。
薛松《法自然系列–韻律》。

反思中國藝術

這是薛松第三次與季豐軒合作,展覽因新冠疫情推遲了約兩年舉辦。薛松表示,疫情讓他更加追求單純,上海封城期間他幾乎有兩個多月足不出戶,對藝術家來說,也許正是一個沉澱休息的好機會!季豐軒創辦人季玉年表示,疫情的確帶來很多不便:「這三年我們都不能去內地,也無法看到在北京或上海舉辦的當代藝術展覽,所以慢慢感覺有些遙遠了。不過感謝M+的開放,到現在為止已吸引了超過一百萬人參觀,也引起了很多人對中國當代藝術的再次反思,包括『85新潮』以後的藝術史,以及藝術家的不同面貌。但M+也因受到場地的限制,例如薛松在M+展示的作品,只有一件,但實際上M+總共收藏了他四件作品,至今無法全部展出。」

為了是次《非常道》的展覽,薛松再次來到香港:「對我來說,香港可以說是一個福地,是我最早出境做展覽的地方。香港是一個很好的藝術平台,有豐富的信息,能發揮很好的橋樑作用。」薛松很謙虛地表示對年輕香港藝術家認識不多:「感覺香港的年輕藝術家很不容易,成本很高,希望他們能夠堅持下去。」

因新冠疫情關係,蒒松的展覽推遲了約兩年舉辦。
因新冠疫情關係,蒒松的展覽推遲了約兩年舉辦。

 

毀滅、重組、再生,在接近三年疫情後的今日,思考着這個週而復始的自然法則,感慨萬千。一場全球疫症打亂了生活節奏,改變了工作和社交方式,個人自由再不是唾手可得,生命變得脆弱,一切幾乎要推倒重來。在這過程中,我們也許只能從大自然中學習生存之道,從藝術中得到安慰,「法自然」放於此時此地,最適合不過。

《非常道–薛松近作展》
日期:即日(9月15日)至10月15日(六)
時間:10:00am至7:00pm(星期一至六,星期日及公眾假期須預約)
地址:中環荷李活道10號 大館總部大樓地下季豐軒畫廊
網頁:http://www.kwaifunghin.com/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