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媛 – 阿爾泰勒色彩遊戲 重新定義繪畫 由平面走向立體|藝術有價

更新時間:07:00 2022-09-23
發佈時間:07:00 2022-09-23

剛告別了南韓的藝術周,各大畫廊焦點重回香港,數個重量級的展覽陸續登場,為秋季展開序幕,其中之一是卓納畫廊現正舉辦的《阿爾.泰勒:色彩的遊戲》。
文:蘇媛  圖:卓納畫廊

甚麼是繪畫?這個看起來是最簡單卻又最複雜的問題,不同年代的藝術家有不同的體會與實驗方式,讓這個千年的藝術類型,不斷注入新的元素和意義。在十九世紀中葉,最早期的銀板攝影技術面世期間,法國畫家Paul Delaroche宣稱「繪畫已死」,當然,繪畫並沒有因為攝影或是更新技術的出現而被淘汰,反而隨着時代轉變,誘發藝術家無窮的想像。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活躍於美國的藝術家阿爾.泰勒(Al Taylor)就是其中之一。

筆者對於這位藝術家並不認識,第一眼看他的作品也沒有太大的衝擊,不過走進畫廊,當看到他如支架的三維作品與繪畫作品並排,綫條雖然簡單,但兩者構成有趣的空間和對話,覺得頗有趣味,也值此機會認識這位英年早逝的藝術家。泰勒在1948年於美國密蘇里州出生,七十年代開始活躍於美國藝術界,其作品曾在美國及歐洲各地展出,於1999年不幸去世,德國、丹麥及美國的美術館先後為他舉辦回顧展。卓納畫廊是泰勒藝術遺產基金會的代理,過去曾多次舉辦其作品展,目前在香港空間舉辦的《阿爾.泰勒:色彩的遊戲》,則是卓納畫廊首次把泰勒的作品帶到亞洲地區。

二維與三維之間
展覽集中他由1970年代中期到1980年代後期的創作,展現泰勒從布面繪畫到三維架構的創作轉變。展品包括結合抽象圖案的早期繪畫、以繪畫和報紙拼貼的作品,以及一組藝術家利用紐約街頭垃圾堆中蒐羅而得的彩色木質帚柄組成的雕塑,顯示出泰勒善於運用不同的創作媒介,利用綫條、陰影與視角,製造出二維與三維之間有趣的空間和觀看角度。

雖然泰勒的雕塑更廣為人知,但他認為他的雕塑只是「視覺工具」,並始終視自己為畫家而非雕塑家,他曾經說過:「我真正追求的,是找到一種方式創作出能讓你四下觀看的畫。就像一位桌球手,我想仔細地考量每個角度。」而最能闡述這個創作理念的,正是該次展覽中的雕塑作品,這些作品由非傳統的材料創作而成,綫條簡單。泰勒在1984年創作《拉丁研究》繪畫系列之際,嘗試以木工廢料創作,這些雕塑從牆面伸展出來,彷彿是從平面演變成三維的繪畫,以此探索平面與綫條之間的關係,拓展了繪畫的平面邊界。畫廊把繪畫作品與雕塑作品並列,無論是顏色與綫條都互相呼應,幾乎連為一體,產生出微妙的觀賞角度,同時有一種玩味,似乎與觀眾在玩某種視覺拼圖遊戲。

實驗性視覺旅程
展覽另一組作品,是泰勒非洲旅行後創作的《斯瓦希里時間》系列中的部分作品,由多幅獨立的新聞報紙繪畫組成,然後以不規則的圓形排布,再將它們拼貼到布面或是經過彩繪的木質背板上。用色大膽,圖像抽象,暗示了破碎的字母表或是簡樸的鐘表零件,好像在潛移默化地推進着時間。通過這些聯想,泰勒以其獨特的風格探索多維空間以及流暢的綫性運動,以打開繪畫平面的邊界。

展覽的標題《阿爾.泰勒:色彩的遊戲》,顧名思義,作品色彩豐富活潑,更加強了泰勒作品的玩味感覺。不過,展覽同樣像一個「繪畫的遊戲」,穿插在不同媒介的二維、三維作品裏,可以感受到藝術家以大膽色彩和有趣的意象,創造出微妙「繪畫」空間,它不屬於某個派別,實驗性豐富而有一種獨特的流動感,是一次有趣的視覺旅程。

《阿爾·泰勒:色彩的遊戲》
日期:即日(9月23日)至10月22日(六)
時間:11:00am至7:00pm(星期日及一休息)
地點:中環皇后大道中80号H Queen's 5-6樓卓納畫廊
網頁:http://www.davidzwirner.com/hongkong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