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業 – 吳哥王朝崩塌 柬埔寨的哀詩|此中真意

更新時間:03:00 2022-09-25
發佈時間:03:00 2022-09-25

讀陳韓曦著的《饒宗頤學藝記》,饒宗頤教授的治學人生,集學術與藝術於一身,成就舉世無雙,當中有一首白話詩,是饒教授考察東南亞之後的作品。

饒宗頤生前遊歷多國,每到一地,寫詩作畫存念。他遊訪柬埔寨吳哥窟之後,創作了一首白話詩。書中說,饒宗頤創作許多舊體詩,曾嘗試創作新體詩,現存的長詩《安哥窟哀歌》(現稱吳可窟)是唯一一首白話詩。

饒宗頤生前遊訪吳哥窟,並創作了之長詩《安哥窟哀歌》。
饒宗頤生前遊訪吳哥窟,並創作了之長詩《安哥窟哀歌》。

 

詩的第一句「一隻喝醉的船,正朝向着帝門島駛去。」,海上風浪顛簸,可想而知。「周遭像差點把人煮熟了的蒸籠,拖着一條無際的如火長流,一躺下便入睡了。」天氣酷熱,旅人懨懨欲睡,好不容易,終於抵達吳哥窟。

這座聖城曾經繁華昌盛,現今人去樓空,破落蕭瑟,「在無限與有限之間,在羯磨與達摩之間,在呼籲與緘默之間,在騷動與寧靜之間,在頌讃與詛咒之間,生命只是一團焚燒而無止境的焦炭,軀體只是一襲破舊有待於拋棄的爛衣。」詩人的思緒穿梭歷史時空,感嘆滄海桑田,人生短暫。

「拖着辮子的藤蔓代表神像,托着不計年月的鬍子。正擁抱古廟的門扉死纏不放。」精煉的文字,描寫攀藤植物圍城,回收人類暫借的空間。盛大的皇朝,終有崩倒敗壞的一天,詩人有感而發,「去現代愈接近的,其摧毀愈易,執權柄愈堅牢的,其崩潰愈快。」

最後,詩人自述「可憐的朝聖者,捧着理想的骷髏……換得一句阿門(Amen),一堆泥土。」朝聖之旅,尋獲的,是死去的理想,多麼的悲涼。昔日聖城,今天的旅遊景點,供人打卡,沒有多少人,能有詩人的頓悟!(後記:也借小文,記柬緬發生的人間悲劇。)
文:劉國業  圖:星島圖片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