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宮珍品展|康熙乾隆最愛 極罕琺瑯展 窺探清宮文化瑰寶

更新時間:03:00 2022-10-06
發佈時間:03:00 2022-10-06

洋溢中西風格的「畫琺瑯」工藝,技術源自西方,傳入中國後得清朝皇室器重,將工藝發光發熱。現時除兩岸故宮和廣州,以及本地少數博物館外,平時鮮有機會展出上世紀畫琺瑯藝術品。最近,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舉行本港首個由國家藝術基金資助的美術推廣項目——《總相宜︰清代廣東金屬胎畫琺瑯特展》,共一百七十多件畫琺瑯珍品供市民免費觀賞,機會難逢。

文:Gilberto  攝:褚樂琪、Loupe

與玻璃化學成分非常接近的琺瑯,磨成粉後,與水或油調和成類似圖畫的顏料,繪畫在器物表面,經加熱、熔化、冷卻及凝固,呈現亮麗色彩。琺瑯工藝主要可分為掐絲琺瑯、鏨胎琺瑯、透明琺瑯及畫琺瑯四類,前三者均施於金屬胎上,而畫琺瑯則還有玻璃胎、瓷胎及紫砂胎等,以西洋或中國傳統繪畫技法,將琺瑯釉直接繪畫於各種胎體表面。

清代製作畫琺瑯有兩個中心,分別是北京清宮造辦處與廣州,後者出產的畫琺瑯簡稱為「廣琺瑯」。今次展覽便精選了香港與內地收藏共一百七十多件清代金屬胎畫琺瑯、相關瓷器及畫作,展示廣琺瑯發展史的同時,希望能凸顯畫琺瑯的製作方法及繪畫技法等,讓各界人士對傳統工藝有更深認識。

康熙一見鍾情
說到這種由西方傳入的琺瑯工藝,得以在中國盛行及傳承,康熙皇帝可謂功不可沒。當時來自歐洲的商人、傳教士首度將歐洲金屬胎畫琺瑯製品,如精美的懷表及鼻煙壺等作為禮物,獻給皇帝及官員,康熙對此愛不釋手,「當時歐洲傳入來的畫琺瑯工藝,屬於身分象徵的奢侈品,康熙一見鍾情,而且希望中國工匠都能駕馭,所以召喚了好多工匠,經過不斷反覆試驗,不用十年已自創出獨有風格。」負責籌備今次展覽的中大文物館副館長許曉東博士介紹道,說康熙當年還特別設立「琺瑯作」,借鑑中國古老的瓷器製作技術及經驗,集合來自廣州、景德鎮,以及熟悉琺瑯、玻璃製作及繪畫技法的西方傳教士,創作畫琺瑯裝飾品和陳設品。

到了乾隆二十年(1755年)開始,乾隆經粵海關定製廣琺瑯,用於圓明園及清宮的陳設及賞賜,宮廷成為畫琺瑯最大的消費者。當時宮廷御用的明黃色及五爪龍圖案,也廣見於專為皇室訂造的畫琺瑯器皿上。

是次展出過百件畫琺瑯珍品,風格迥異,擺件種類更包羅萬有,除了常見的鼻煙壺,還有咖啡杯碟、圖盤,甚至火鍋器皿。部分展品畫有西洋人物,也有傳統中式山水景致,許博士稱是當時中、西文化交流的璀璨成果:「中國發展出自己風格後又外銷到歐洲,並得到認同,是一種雙向的文化交流,十八世紀有位法國古董商,甚至認為當時中國畫琺瑯的工藝水平,已超越了西方。」隨着當時廣州外貿發展蓬勃,滿足了宮廷御用及達官貴人的需求,廣琺瑯亦遠銷歐美、中東及東南亞地區,包括印度、泰國及越南等國家。由於各國訂製款式有別,例如暹羅皇室及高僧訂購的廣琺瑯塔形小罐,形如當地寺廟,呈現了濃厚地方色彩。

現代工藝傳承
畫琺瑯工藝發展至十九世紀時非常成熟,已非朝廷獨享的奢侈品,民間也出現不同的品牌,常見署款包括「萬延年製」。時至今日,現代設計師更將畫琺瑯工藝傳承,注入首飾設計上,呈現嶄新面貌。現時於中環元創方Loupe同時亦舉行《總相宜:當代琺瑯藝術設計展》,展出來自香港、台北及內地多位珠寶設計師的精緻琺瑯工藝,更可參加工作坊($750至$800),體驗嵌絲、製模、拉絲及設計的步驟,製成琺瑯吊墜或擺設。

許博士坦然,以畫琺瑯工藝謀生並不容易,她希望中大文物館與Loupe是次舉辦的展覽,以及一系列琺瑯工藝體驗工作坊及講座,能喚起大眾對傳統工藝的關注:「單靠繼承畫琺瑯的古代風格及功能,很難傳承下去,希望通過今次設計展,展示兩岸三地藝術家的琺瑯首飾,讓人了解當代琺瑯的傳承與革新。」

《總相宜︰清代廣東金屬胎畫琺瑯特展》
日期:即日(10月6日)至2023年1月8日(日)
時間:10:00am至5:00pm(周日及公眾假期開1:00pm,逢周四休息)
地點: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展廳二
網頁:http://www.artmuseum.cuhk.edu.hk/zh

 

《總相宜:當代琺瑯藝術設計展》
日期:即日(10月6日)至2023年1月3日(二)
時間:12:00am至7:00pm
地點:香港中環鴨巴甸街35號元創方B座H410 Loupe
網頁:http://www.loupe.com.hk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