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夢 – 《吶喊》天才畫家 一生不止陰鬱|夢遊世界

更新時間:06:00 2022-10-08
發佈時間:06:00 2022-10-08

挪威畫家愛德華.孟克(Edvard Munch,1863年至1944年)是我們談論表現主義藝術時,無法避開的名字。這位內向孤僻、離群索居的藝術家,一生都在與憂鬱及黑暗對抗,他的作品,便是其內在矛盾與糾葛的外化。正在法國奧賽美術館(Musée d'Orsay)舉辦的孟克回顧展《生命、愛與死亡之詩》(《Edvard Munch. A Poem of Life, Love and Death》),展出的作品橫跨六十年,帶領我們再度回望藝術家在被悲傷和恐懼籠罩的日子裏,如何以創作抒發及自我表達。

孟克的畫作正在法國奧賽美術館展出。
孟克的畫作正在法國奧賽美術館展出。

 

此次展覽展出的一百多件繪畫、雕塑和版畫作品中,固然有像《吶喊》這些常談常新的名作,也有一些鮮為人知的作品,讓觀者對於孟克的創作與生命有更全面且立體的認知。孟克青年時期的作品,每每被憂鬱乃至死亡的陰影籠罩,但來到畫家創作生涯的中晚期,尤其是當他1909年離開旅居多年的巴黎和柏林,回到故鄉挪威之後,畫家的心境愈發開朗,畫作亦明顯生動起來。都說「文隨時而變」,畫者亦然。故鄉山水可親,目之所及皆是風景,遇上這樣的溫柔,哪怕性情中有再多的冷漠與憂傷,也會消融大半吧。

孟克中期作品之一《金色原木》。
孟克中期作品之一《金色原木》。

 

我尤其喜歡今次展出的一幅名為《黃色原木》(《The Yellow Log》)的作品。此畫創作於1912年,屬畫家相對晚期的創作。畫中只見樹林不見人,畫家以俯視的角度觀看林木,更用金色描摹砍伐後躺在雪地中的原木。綠色樹林、金色原木與白色雪地之間,建構鮮明的色彩對照,由此可見孟克色彩運用的精妙。整幅畫面沒有太多的情緒表達和戲劇衝突,是平和的、寂靜的,還有些許恬淡的意味。或是某次畫家在故鄉林間漫步時,眼見此景後有感而發的創作吧。晚年得享相對平靜安閒的生活,這是孟克本人的幸運,也是後世觀畫者如你我的幸運。
文:李夢  圖: 奧賽美術館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