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媛 – 六十年代美國女性藝術家 人物肖像畫記錄時代 |藝術有價

更新時間:03:00 2022-12-02
發佈時間:03:00 2022-12-02

你會以甚麼記錄時代?城市的廣廈千萬間、還是曾在此處流連忘返的你和我?兩位同期在同一城市生活的美國藝術家,不約而同地選擇了「人」作為時代的印記,記錄一個時代,也為自己的藝術生命註腳。
文:蘇媛  圖:卓納畫廊

 

卓納畫廊目前正舉辦兩位活躍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美國女性藝術家的展覽——攝影藝術家黛安.阿巴斯(Diane Arbus)以及畫家愛麗絲.尼爾(Alice Neel),二人各佔一層展廳。阿巴斯的展覽名為《初現》(即日至12月21日),展出這位早逝的藝術家的攝影肖像作品,對象包括情侶、女性異裝者、裸體主義者、馬戲團演員、紐約市民和名流等,其中她在1960年代初期在裸體營中拍攝的照片,曾引起爭議,卻也是她後來最廣為流傳的作品之一。阿巴斯在生時並沒有得到太多的關注,在她去世後的1971年,紐約現代美術館為她舉辦回顧展,引起極大迴響,翌年更成為首位攝影藝術家入選威尼斯雙年展,令她揚名,影響力至今不衰,而今次則是藝廊為她首次在香港舉辦的個展。

選擇邊綠人 
阿巴斯的不少攝影對象是所謂的「邊緣人」,在她的鏡頭下,他們顯得坦率、直接,沒有忸怩作態,反映攝影師並沒有以獵奇心理看待他們,就如作品《在裸體營的年輕女侍者,新澤西,1963年》,攝影師沒有刻意美化或醜化裸體,也沒有帶領觀者偷窺,相中人與攝影師、作品與觀者的關係,簡單而直接。黑白照片中的人物,無論是裸體女性還是閒坐公園的年輕情侶,都很靜態,沒有太多表情和動作,流露出一種淡然的疏離感,城市也顯得清冷。

雖然阿巴斯的作品得到不少藝評人稱讚以及美術館的展出,包括美國大都會博物館,不過也有不少人認為她的作品離經叛道,令人不安。其中美國重要作家、評論家及女權份子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 ,就曾毫不留情地批評阿巴斯選取可憐甚至令人反感的人物為拍攝對象,卻沒有引起任何同理心。也有人認為阿巴斯得到關注的部分原因,是她自殺的悲劇下場。儘管到了今天,藝術界對阿巴斯評價依然分歧,但她作品記錄美國戰後大城市不同階層人物生活和社會面貌,重要性不容忽視。

代表性男士
同樣是人物肖像,尼爾的展覽《六十年代的男人們》(即日至12月21日),則選擇了一批在她心目中具有代表性的男士,包括著名畫廊主人、記者、知識分子、不知名的大學生和普通人,尼爾不僅細緻表現他們的男性特質和性格,更努力捕捉人物所身處的時代,正如她曾表示:「我將人作為證據來描繪我的時代。」尼爾生於1900年,活躍於美國文化藝術界多年,這批作品創作於上世紀六十年代,與阿巴斯作品的年代相若,兩人同樣是長期在紐約市生活,不過尼爾以八十四歲高齡去世,與阿巴斯短暫的事業和生命軌迹大相徑庭。

1960年代是尼爾藝術生涯中最重要的年代,她的創作和文章得到廣泛關注,並與紐約重要的知識分子和文化人頻密交流,在社會思潮和意識型態經歷急劇轉變的年代,尼爾積極參與各類抗議活動,並曾譴責紐約重要博物館缺乏女性和黑人藝術家的展覽。其中一幅展品中,她描繪了一位年輕的黑人男⼦,坐在棕色的皮質座椅中,凝視畫家,通過身體倡導她的主張。在尼爾筆下的男性大都神態自若,輕鬆隨意,或坐或站,色彩明朗,背景往往是採取較為抽象的表現手法,令人物的細節更為突出,性格躍然於紙上。迪克.科爾瑪是當時美國著名的演員,活躍於電視、舞台、電台等,作品中的他穿着西裝,一手叉腰,一手拿着筆記本,眼神堅定,自信而帶點傲氣,性格鮮明。另一幅作品的人物,是最早期代表西方媒體到訪越南北部以及中國的英國記費利克斯.格林(Felix Greene),畫中人頭髮灰白,一身便服坐在椅子上, 若有所思,一派文人氣度。《來自福特漢姆大學的男人》,是尼爾在福特漢姆大學舉辦展覽時遇到這位男士之後的創作,其嘴唇微微張開,眉毛向上拱起,像與畫家交談,當中細節處理非常生動。

上世紀六十年代關於女性主義的討論熾熱,尼爾選擇描繪男性——傳統被認為是權力和權威的代表,然而她既沒有強化男性強者的形象,也沒有故意貶低,而是以一種公平、開放的態度將他們列入當時身處的時代。她曾說:「我的選擇並不總是下意識的,但我一直覺得,人的圖像以一種其他事物無法媲美的方式反映了時代的面貌。好的肖像會反映出文化和時代。」正是這種態度,讓尼爾的作品能超越時代、超越簡單二元劃分的界綫。

卓納畫廊(香港空間)
時間:11:00am至7:00pm(逢星期日及一休息)
地址:中環皇后大道中80號 H Queen's 五至六樓
網頁:http://www.davidzwirner.com/hongkong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