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夢 – 他用一隻蘋果震驚巴黎|夢遊世界

更新時間:03:00 2022-12-03
發佈時間:03:00 2022-12-03

不論馬諦斯或是畢加索,都是二十世紀藝術世界中鼎鼎有名的人物,而若我們向上追溯,野獸派也好,立體主義也罷,其創作靈感之源,離不開一個名字,那就是保羅.塞尚(Paul Cézanne, 1839年至1906年)。如今,這位「現代藝術之父」的大型回顧展,正在英國倫敦泰特現代藝術館(Tate Modern)舉辦,回顧塞尚桀驁不馴又充滿傳奇的一生。

假若我們對現當代藝術所知較少,初見這位法國畫家的作品,恐怕會有「不過如此」之感。的確,相較於印象派畫家畢沙羅或莫奈等人的光影繽紛,或後印象派梵高等鋪排色彩的過人天賦,塞尚的作品,不論構圖、筆法抑或用色,總是難以讓人眼前一亮,畫來畫去,左右不過是一些靜物(如蘋果、瓶子)、風景(如樹、山河遠處的房屋)和人像罷了。但如果我們將這些看上去粗糲的、遠稱不上精緻的畫作,置於十九及二十世紀之交的歐洲藝壇情景中,不難發現其扮演的開創性角色。

塞尚的風景畫作之一。
塞尚的風景畫作之一。

 

塞尚曾不無自信地說:「我可以用一隻蘋果,震驚巴黎。」但事實上,震驚巴黎的不是他畫中的蘋果,而是他畫蘋果的方法。文藝復興以降,從科學和理性精神中衍生而出的焦點透視法,為畫家代代相傳,幾成定律,而到了塞尚這裏,傳統被打破了。他不再滿足於以原本透視法呈現出的畫幅景深和立體感,而是改編固有視綫,將二維與三維空間疊合,以重新審視人們對空間的固有認知。更有趣的是,從塞尚的角度看他畫中的物體,不是一件件的實物,而是一個個幾何圖形的疊加。他相信,世間萬物皆可以球形、圓錐形和圓柱形來表達,這無疑為曾經追求寫實與「形似」的藝術創作,闢出一條新路。

「繪畫不是盲目地複製現實,而是尋求各類關係的和諧。」塞尚曾如是說。畫蘋果畫得不像又如何?創作於他而言,不再是為精準描畫物件,而是為傳遞畫家本身的情緒和思考。這,正正是他被後世現代藝術家推崇並仰視的原因所在。
文:李夢  圖:Tate Modern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