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夢 – 漂泊異鄉 猶太人在巴黎|夢遊世界

更新時間:03:30 2023-01-21
發佈時間:03:30 2023-01-21

二十世紀初的巴黎,幾乎是整個歐洲乃至全世界藝術家的夢想地。野獸派、立體主義和超現實主義等藝文思潮此起彼伏,連同馬諦斯、畢加索、夏加爾等一眾知名藝術家,共同模塑熱烈且充滿創意和想像的巴黎藝壇,而猶太藝術家在其中,扮演了不容忽視的角色。

正在德國柏林猶太博物館(The Jewish Museum Berlin)舉辦的《猶太人在巴黎》專題展覽(《PARIS MAGNÉTIQUE,1905-1940》),展出超過一百二十幅畫作、雕塑和裝置等,從人像、風景和室內靜物等不同題材,呈示這群漂泊在外的異鄉人,如何在畫作中展露懷遠思鄉之情。

夏加爾畫作《工作室》。
夏加爾畫作《工作室》。
莫迪利亞尼的肖像畫作。
莫迪利亞尼的肖像畫作。

蒙帕納斯(Montparnasse) 和蜂巢(La Ruche),是我們談論這些猶太藝術家時,不得不提及的關鍵詞。不論名聲在外的畫家和作家,抑或初出茅廬的創作人,均常常在巴黎左岸蒙帕納斯的咖啡館或小酒館聚會,談藝術,談愛情,也談人生。看似漫不經心的對話,或許成為下一場藝術思潮的緣起或下一系列創新作品的啟發。今次展出作品的意大利猶太裔藝術家莫迪利亞尼,便是蒙帕納斯咖啡館的常客。

彼時,許多異鄉人初來乍到不知以何謀生,便在一座圓頂樓閣「蜂巢」聚居,以低廉價錢支付房租兼作臥室及工作間,勉強為生。著名俄裔猶太藝術家夏加爾在其自傳《我的一生》中,對於「蜂巢」有一句經典描述:「在那裏,你要麼成名,要麼死去。」夏加爾最終成為極少數成名的幸運兒,而那些從未成名、興奮前來又黯然離場的藝術家,他們的故事和生平,早已淹沒於歷史塵煙之中。

藝術的世界從來浪漫,也同樣殘酷。今次展覽,並非意在呈現高光時刻,而希望俯下身來,細看被我們忽視或遺忘的曾經。
文:李夢  圖:柏林猶太博物館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