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蜀文明|金沙×香港出土文物展 14件國家一級文物首現香港 嶺南古蜀文明一綫牽

更新時間:03:00 2023-02-09
發佈時間:03:00 2023-02-09

近年在考古學界備受矚目的四川金沙及三星堆出土文物,現正於香港文物探知館展出,共70多件珍貴古物、包括14件國家一級文物,讓香港市民可近距離親睹古蜀文明的神秘及燦爛,同場還有7件香港出土的遠古時代器物,以往中、港古文物聯乘展出不多見,今次可視為往後兩地在考古文化等方面合作,奠下的重要基石。

文:洪白嵐  圖:何健勇、香港文物探知館

現正於香港文物探知館展出的《金沙之光 – 古蜀文明展》,為去年11月中發展局與國家文物局簽訂《關於深化文化遺產領域交流與合作的框架協議書》(簡稱:框架協議)後,首個合作舉辦的大型文物展。成都金沙出土的古蜀文物約10年前曾來港展出,這次重臨香港,加上廣漢三星堆的出土文物,可說相當難得。

展覽由「古物古蹟辦事處」(簡稱「古蹟辦」)策展,也是香港回歸25周年的節目之一,「與內地向有文物保育方面合作的『古蹟辦』,過往都是個別策展,近年留意到雙方可以有更緊密的連繫,於是開展了這框架協議的構思,於去年11月的大灣區文物建築高峰論壇推出,目的是想更有系統地推動香港及內地在文物、古迹及建築等方面的合作與交流,今次展覽便是框架協議下推出的首個大型國家級文物展。」發展局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文物保育專員蔣志豪,道出展覽的由來。

14件國家一級文物

疫情出現,加上本地文化展覽設施相繼落成,令港人更多留意本土歷史及對國家文物產生興趣,「古蹟辦」跟內地的文物單位合作無間,對兩地文物認識深刻,窺探出當中的共通點,「成都與香港雖然相隔千里,但遠古時代卻有深遠的脈絡連繫,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多元一體,也是這個展覽的核心價值。」蔣志豪稱,今次的古蜀文物展特別加入香港文物同場展出,讓市民在認識國家歷史的同時,也對香港同期出土的古物及本地歷史,有更全面的認識。

四川的古蜀文明比商周時期的中原文化更早出現,根據三星堆及金沙的古物出土,推斷其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2,800年,因缺乏文字記載,各種出土物品如面具、禮器、兵器及陪葬品等,都充滿神秘感,予人不少想像空間。今次挑選展出的73件文物,包括14件國家一級文物,以前都未曾在港展出,焦點展品包括被譽為金沙遺址中最重要的國寶級文物之一——「太陽神鳥」金箔飾複製品,因真品不能外借展出,市民仍可通過複製品欣賞其精湛的黃金工藝。另外還有蛙形金箔、金人面像、銅人形器、石跪坐人像、四節玉琮及各種銅飾和玉戈等,當中的蛙形金箔,成都方面特別揀選了較完整的真品到港展出,體現了對今次展覽的重視。

由展品中,大家可大致了解遠古時代的人民生活,為求與自然共存而依賴祭天及各種巫術。至於在缺乏工具的情況下,仍能製作出如此精巧雕功、超薄的金屬器物,以至堅硬的小巧青銅器等,令人驚歎之餘,也讓人百思不解其製作方式,難怪一直都有外星文明的傳言。

印證歷史關連性

香港展出的7件古物,包括青銅劍、石戈、銅矛、有領石環、石牙璋及石鉞等,部分與金沙文物並列展示,不難發現,兩地出土的文物無論在形態或手工上,都有極多相似處,如部分俱受到商周青銅文化的影響,由此推斷古時嶺南地區與古蜀或已有交流。負責文物聯絡的「古蹟辦」總文物主任蕭麗娟表示,這次展覽國家文物局提供了很多寶貴意見,讓「古蹟辦」同事順利挑選了這7件展品,有助參觀者更立體的了解兩地歷史,印證了歷史具關連性,而非切割式。為吸引更多市民參觀,處方還花了不少心思,如增設近年大熱的沉浸式展區,讓參觀者可以「走進」土坑中了解文物出土,另外,還設有銅人形器打卡位、邀請KOL宣傳、舉辦工作坊製作印章及明信片,以及剛於元宵日舉辦的金沙元宵園遊會等,希望以活潑形式推廣古物歷史,並且融入生活中,也是「古蹟辦」近年積極推廣的新方向——公眾考古。

蔣志豪稱,在框架協議下,中港合作模式變得更多元化,如文創發展、年輕人培訓及學術研究交流等,他認為香港的考古水平不弱,可通過邀請內地人員或專家來港作文物研究,對雙方都會有正面影響。另外,香港文物及古迹資源豐富,文物數量過萬,香港的古迹與嶺南地區的建築亦有相呼應之處,未來港澳及大灣區之間可進行更多深入探討。

《金沙之光 – 古蜀文明展》
日期:即日(2月9日)至3月29日(三)
時間:10:00am至6:00pm(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至7:00pm,逢星期四休館
地點:九龍尖沙咀海防道九龍公園香港文物探知館專題展覽廳
查詢:http://www.amo.gov.hk/tc/news/index_id_128.html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