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睇No.1
  • 26º
  • 72%
  • 2024年3月28日 星期四

冬病夏治黃金期 合時宜天灸療理

  天灸具有傳統中醫學特色的「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夏病冬治、冬病夏治」。在指定季節(冬夏),指定時間三伏天、三九天,進行中醫的子午流注治療法,能達到陰陽平衡,治未病的養生之道。夏天的三伏天,分初伏、中伏、末伏,這三個小庚日即夏天最熱、陽氣最盛、陽中之陽的日子,也是冬病夏治最佳日子。三九天則是冬季「冬至」起的三個「九天」,也是冬季最寒、陰中之陰的一天,乃夏病冬治的最佳日期。 

增強人體免疫功能

經醫師辨證後,於三伏天及三九天日子內,以具有辛溫助陽作用的藥貼,貼在人體特定的穴位或患處。利用藥貼刺激穴位,使之充血、發熱。通過經絡的調節作用,調動機體免疫功能,提高巨噬細胞吞噬功能,增加淋巴細胞、T細胞的免疫功效,同時令血中嗜酸性粒細胞明顯減少,免疫球蛋白含量下降,可明顯地抑制機體的過敏狀態,從而調整和增強人體免疫功能,也就是給身體一個「防火演習」的機會。如果真的發病時,身體就能迅速抵抗疾病。

  早在上世紀六十、七十年代,內地的河南中醫學院已經做了大量的臨H實驗。當年河南省有很多紡織廠、煤礦場等導致空氣質素很差,有很多慢性支氣管炎也叫「老慢支」及哮喘病人,河南中醫學院因此做了大量的天灸、疤痕灸,以助防治,效果很好。

  近年廣東省和香港地區,因天氣潮濕,空氣質量差,大家又喜愛吃生冷食品,開冷氣時間又多,所以關於體虛、體寒、過敏體質、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慢性疼痛等疾病也愈來愈多。天灸療法好處是簡單方便、安全快捷,而且療效率達80%。

中醫辨證治療

‧呼吸系統疾病:慢性支氣管炎、哮喘、鼻敏感、容易感冒、寒咳(敏感咳)等症狀。

取穴:大椎、定喘、肺俞、腎俞、膏肓、氣海、足三里。

‧消化系統疾病:脾虛、容易腹痛、腹瀉、消化功能差。

取穴:大椎、肺俞、腎俞、脾俞、大腸俞、關元、足三里。

‧婦科病:月經失調、痛經、小腹冷痛、黑眼圈。

取穴:大椎、肺俞、腎俞、肝俞。另可選配足三里、三陰交、關元、氣海、血海、梁丘。

‧慢性疼痛:關節腫痛、風寒痹痛、頸背腰腿痛。

取穴:大椎、肺俞、腎俞、肝俞、命門、腰眼。下肢:足三里、三陰交、解溪、膝眼。上肢:肩、曲池、合谷、陽溪。

‧亞健康體質:四肢冰冷、怕凍、尿頻、腎虛、失眠、易疲勞。

取穴:大椎、肺俞、膀胱俞、肝俞、腎俞、命門、足三里、三陰交、關元、氣海、血海。

  欲加強治療效果可內服中藥丸:早晚一包(細粒裝丸)健脾疏肝丸,以加強提高免疫和排毒功能。另輔以健脾除濕湯水:百合五錢、北沙參一O、玉竹五錢、淮山一O、蓮子五錢、芡實五錢、生熟薏米各一O、南北杏仁各三錢、陳皮半個、蜜棗兩枚、生薑三片、豬肉一斤,煲湯飲用。

注意事項

1. 天灸在背部穴位上進行,一般人敷貼時間約一至二小時,老人、小兒及皮膚較易敏感者,約貼三十分鐘即可,視情況而定。

2. 敷貼時局部皮膚多半會有熱、輕微搔癢感,或口乾咽乾感覺,這些都屬正常反應,此時應盡量減少運動,並多喝水,切忌喝冰冷飲料,如感不適,可自行撕去藥貼。

3. 若敷貼期間出現皮膚過敏反應(如皮膚燒灼感、潮紅、搔癢難忍等),應立即停用。小兒貼藥,家長須密切注意小兒皮膚情況。

4. 敷貼期間應減少出汗,不宜給陽光曝曬或進行劇烈運動,也不宜處於低溫空調環境中。

5. 取下藥貼後,用溫水局部擦拭皮膚,三小時內不可洗澡,貼藥當日勿泡冷水澡或游泳。

6. 敷貼後局部皮膚可能出現微微潮紅,少數人會有起水泡情況,屬正常反應,一般不必處理,若起水泡則切勿自行抓破,可用消毒紗布外敷。有部分人的貼藥部位皮膚色澤變暗,約可於三至四周自行消退,只有極少數貼藥後局部皮膚會留有疤痕。

7. 貼藥後應多喝水,敷貼當天禁食寒涼生冷及辛辣食物。貼藥後三天內忌食蝦、蟹、牛肉、鵝、花生、蛋黃及其他容易引致過敏食材。

註:各人年齡體質不同,天灸效果因人而異。建議找香港註冊中醫師先辨症後治療。

進行施治良機

‧2018年三伏天貼藥日期

初伏:2018年7月17日(二)

中伏:2018年7月27日(五)

末伏:2018年8月16日(四)

‧2018年至2019年三九天貼藥日期

初伏:2018年12月22日(六)

中伏:2018年12月31日(一)

末伏:2019年1月18日(五)

註:天灸可在指定日期前或後一至二天進行施治。



文:張勇 部分圖片:星島圖片庫、新華社

●小兒貼藥,家長須密切注意小朋友的皮膚情況。
●欲加強治療效果可配以內服中藥丸及湯療。
●近年空氣質量差,加上港人愛吃生冷食品等,均為容易誘發呼吸、消化系統及慢性痛症等疾病的不利因素。
上醫堂創辦人張勇醫師

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