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睇No.1
  • 28º
  • 68%
  • 2024年3月29日 星期五

糖尿患者情緒健康不容忽視

●向懷孕婦女正確解釋妊娠糖尿,可消除她們的憂慮。

  糖尿病是香港主要慢性疾病之一,根據香港糖尿聯會統計,全港現時有近七十多萬名糖尿病患者。一說到糖尿病,第一時間聯想到的是糖尿腳、糖尿上眼等併發症,但原來抑鬱症等情緒問題亦與糖尿患者有密切關係,今期養和醫院糖尿病科護士為我們深入探討這個題目。

兩至三成病者抑鬱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主要分一型和二型糖尿,養和醫院糖尿病科護士文孝慧解釋不論是一型或二型的患者,心理上都會承受不同程度的壓力,情緒有機會受影響。文孝慧說:「據統計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糖尿患者同時患有抑鬱症狀,主要原因是慢性疾病的護理是全天候二十四小時無休止,再加上面對家人、人際關係、社會等外在因素,對患者造成巨大的心理負擔和壓力。其次是糖尿病會影響患者的皮質醇產生變化,研究顯示,若體內皮質醇水平提高,也有機會導致抑鬱症。雖然研究顯示近三分一的糖尿患者出現抑鬱等心理上的困擾,但真正能夠面對,尋求醫治的只佔極少數,特別是在香港這華人為主的地區,一般較少坦白向他人說出情緒問題,令心理的治療往往較易被忽略。」

不同類型 各有壓力
  一型的糖尿病人是受先天遺傳影響,導致胰臟無法分泌或只能分泌極少胰島素。這類患者主要自幼兒或青少年時期開始發病,他們長時間與糖尿病共同生活,容易在社交、成長過程中出現心理障礙。

  文孝慧說:「有些一型糖尿患者到約二十歲時突然胰臟無法正常分泌胰島素,忽然成為糖尿患者,打亂了他們整個人生計畫,好像是生活習慣改變,每天要『篤手指』驗血糖、打針,社交圈子都會受影響。譬如上班上學時,他們會擔心血糖過低影響表現,或是怕尷尬或朋友注視目光,而選擇不打針,令血糖不能受控,糖尿症狀更惡化。嚴重的甚至會自我社交孤立不面對社會外界,或是受到他人排斥,成為抑鬱問題的誘發原因。二型糖尿患者一般都是年紀較長的人士,通常因為生活、飲食習慣或肥胖而致病,他們亦較常會出現如心臟問題、眼底病變、腳部損傷等併發病。但是患者很多時候不與家人和朋友坦白說出病情,以防被家人罵、埋怨,或是害怕其他人戴有色眼鏡看待,最終令病情惡化,心結亦得不到適當的開解。」

妊娠糖尿 正面教育
  除了一、二型患者外,文孝慧指出亦建議要多加留意妊娠糖尿患者的情緒,她表示:「一般孕婦到懷孕二十四至二十八周便會接受血糖測試,若結果血糖水平未達標,醫生有機會會轉介孕婦由糖尿護士跟進。很多孕婦一聽到糖尿檢查已經緊張起來,其實因為懷孕時荷爾蒙影響母體的胰島素水平十分常見,單單檢查血糖高低並不代表一切,必須經過詳細測試才能作準。糖尿護士會教導孕婦正確的妊娠糖尿知識,例如妊娠糖尿病是短暫性的並非永久、嬰兒不會遺傳糖尿病,但較正常嬰兒高三倍機會肥胖,孕婦日後亦有高百分之五十機率患上二型糖尿。然而最主要是正面教育,告訴她們通過健康的生活及運動,能夠避免出現上述的情況,以消除孕婦的憂慮。」

家人關心 正常社交
  糖尿病作為一種慢性疾病,除了接受適當治療以外,患者家人和朋友給予的支持亦同樣重要,文孝慧指出:「有時候家人只給予患者壓力,例如以吩咐的口吻督促患者打針食藥,為患者帶來更多的負面情緒,亦令部分患者隱瞞病情,結果令病情更嚴重。家人應以正面態度支持患者,亦可以與他們一同覆診,了解更多有關患者的病情。朋友的角色亦同樣,很多時候健康的社交有助患者思想走向正面,脫離抑鬱。假若知道朋友每天要打針、篤手指,在飲食方面可提點患者,也可以定期問他的近況,譬如血糖情況如何、有沒有準時覆診等等,讓患者感覺到有人關心他。」

  香港 生防護中心亦提出慢性疾病患者的生活要有「SME」,即是分享(Sharing)、正面心態(Mind)和享受(Enjoyment),強調注意患者的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糖尿患者可多外出做運動,因為除了有助控制血糖,亦是有助於心理上的感情抒發,建立良好社交環境。

  文:文樂軒 
  部分圖片:星島圖片庫


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