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睇No.1
  • 26º
  • 85%
  • 2024年4月24日 星期三

青壯年常見足患 踝部內或外翻扭傷

  踝關節扭傷甚為常見,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以青壯年個案較多,臨 上一般分為內翻扭傷跟外翻扭傷兩大類,並以前者較多見。

包括多條韌帶組織
  踝關節周圍主要的韌帶有內側副韌帶、外側韌帶和下脛腓韌帶。內側副韌帶又稱三角韌帶,起於內踝,向下呈扁形附於跗舟狀骨、距骨前內側、下跟舟韌帶和跟骨的「載距突」,這是一條堅強的韌帶,不易損傷。外側副韌帶起自外踝,止於距骨前外側的為腓距前韌帶,止於跟骨外側的為腓跟韌帶,止於距骨後外側的為腓距後韌帶。下脛腓韌帶又稱脛腓聯合韌帶,為脛骨與腓骨下端之間的骨間韌帶,是保持踝關節穩定的重要韌帶。

運動或行走時失足
  踝關節扭傷患者多因行走或跑行時突然踏在不平的地面上,或上下樓梯、走坡路時不慎失足,又或騎單車、踢球等運動中不慎跌倒,足部過度外翻,因而產生踝部扭傷。

  跖屈內翻損傷時,容易損傷外側的腓距前韌帶,單純內翻損傷時,則容易損傷外側的腓跟韌帶,外翻姿勢損傷時,由於三角韌帶比較堅強,較少發生損傷,但可引起下脛腓韌帶撕裂。若為直接的外力打擊,除韌帶損傷外,可合併骨折和脫位。


慎察臨 徵狀
  一般患者會有明顯的踝關節扭傷史,傷後踝部即覺疼痛,活動功能出現障礙,損傷輕者僅局部腫脹,損傷嚴重時整個踝關節均可腫脹,並有明顯的皮下積瘀,皮膚呈青紫色,跛行步態,傷足不敢用力 地,活動時疼痛則加劇。

  內翻損傷時,外踝前下方壓痛明顯,若將足部作內翻動作時,則外踝前下方疼痛;外翻扭傷者,內踝前下方疼痛明顯,強力作踝外翻動作時,則內踝前下方劇痛。嚴重損傷者,在韌帶斷裂處,可摸到有凹陷,甚至摸到移位的關節面。


如何診斷?
  踝關節損傷患者多數有明確的踝部扭傷,而且情況為傷後踝關節即時出現腫脹、疼痛,並有功能障礙,損傷局部壓痛感覺亦很明顯,並且多數不能踏地步行,或只可跛行。通過X光照片檢查,大部分情況為未見有骨折情況。

分階段針對性調治
‧手法治療

  損傷嚴重及局部瘀腫較甚者,不宜作重手法治療。對於單純的踝部傷筋或部分撕裂者,可使用理筋手法。患者平躺,術者一手托住足跟,一手握住足尖部,緩緩作踝關節的背伸、跖屈及內翻、外翻動作,然後用兩掌心握內外踝,輕輕用力按壓,理順筋絡,有消腫、止痛作用。恢復期或陳舊性踝關節扭傷者,手法宜重,特別是血腫機化,產生黏連,踝關節功能受損的患者則可施以牽引搖擺、搖晃屈伸等法,以解除黏連,恢復其功能。

‧藥物治理
  早期治療宜活血祛瘀,消腫止痛,可內服七厘散及舒筋丸,外敷消腫化瘀散、雙柏散等。後期宜舒筋活絡、溫經止痛,可內服活血酒或小活絡丹,外敷外貼狗皮膏、傷濕止痛膏,並可配合外洗藥物,如骨科外洗一方、骨科外洗三方等。

‧固定保護
  經過理筋手法之後,可將踝關節固定於損傷韌帶的鬆弛位置。外加繃帶包紮,加以保護即可。

‧針灸療程
  針灸為最有效的消腫、止痛療法,可以按患者受傷部位施針,配合阿是穴、商仁、解溪、丘墟、昆侖、太溪、足三里等穴位。

  文:張勇

  部分圖片:星島圖片庫



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