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睇No.1
  • 25º
  • 90%
  • 2024年4月23日 星期二

癌症復康(系列三) 擺脫癌病副作用鍛煉體能

  進入癌症存活期,患者需要面對治療後出現的副作用,例如常見的淋巴性水腫、癌因性怠倦症、手腳麻痹等等。 癌症治療的副作用未必會即時浮現,可能隔幾個月,甚至幾年後才出現,今期物理治療師教導如何處理癌症副作用,減少副作用帶來的影響,維持生活質素。

及早發現 盡快治療
  淋巴性水腫是常見癌症患者接受治療後出現的副作用。淋巴系統的作用是幫助身體將淋巴液回流進血液循環系統。然而在手術切除癌症腫瘤時,為測試癌細胞有否擴散,有機會會切除部分淋巴核,或若癌細胞已擴散至淋巴核,都需要一併切除,導致影響體液回流的功能,令該部分的肢體容易出現水腫情況。電療同樣會破壞淋巴系統,影響其正常功能,有機會導致水腫。

  養和醫院物理治療師施恩敏和陳綺華表示,癌症康復者有需要可進行常規性生物電阻抗檢測,分析病人的水腫情況。患者也可自行檢查,留意肢體有否出現腫脹,視覺上左、右兩邊有沒有差別,例如上肢或下肢感覺特別重或累贅、皮膚粗厚乾燥、有緊繃的感覺,都是淋巴性水腫的病徵。

  如果發現水腫情況有惡化趨勢,便要開始治療。淋巴性水腫可分為四期,在零期和第一期,如適當治療,水腫情況可以逆轉,但是如果已經發展至第二期和三期,治療只能控制水腫及縮小受影響範圍,不能完全根治。所以希望患者能盡早發現淋巴水腫,及早接受治療。

維持治理免惡化
  治療淋巴水腫方式,包括淋巴引流手法、繃帶包紮和穿 壓力襪、使用軟組織負壓吸力治療儀等等,施恩敏和陳綺華指出,淋巴引流治療是將積聚在腫脹位置的淋巴液用手法引流到其他位置,再加上使用多重繃帶紮 水腫位置或穿 壓力襪,就能減少水分積聚,達致消腫效果。此外,若患者淋巴水腫屬於第二或第三期,並有纖維化問題,也可使用激光治療來幫助軟化已變硬的組織。

  水腫的嚴重程度,決定淋巴治療所需時間,患者經過初期密集治療後,需要長期穿 壓力襪,持續進行淋巴引流按摩等,維持治療效果。始終淋巴核被切除便不會重新長出,所以治療目標是長期控制水腫情況,避免惡化。

化療有損神經傳遞
  化療藥物能夠殺死癌細胞,同時也會攻擊其他正常細胞和神經系統,導致手腳疼痛或四肢麻痹等副作用。患者手腳如果麻痹,受傷時便不會察覺,亦會影響平衡力。

  施恩敏和陳綺華說,患者可通過做運動及生活上的持續鍛煉,包括踏平衡板、單腳站立、手部微細動作訓練等等來改善功能。在癌症復康過程中,持續進行帶氧運動、肌力訓練和拉筋,除了改善手腳疼痛和麻痹,更可減少癌因性怠倦的程度,提升患者體能,幫助他們回復日常生活,改善生活質素。

淋巴性水腫
期數 徵狀及病情:○期 患者只會感到肢體有累贅、重的感覺,沒有外觀上的轉變。
                             一期 身體出現腫脹,但只要經過休息,肢體的水腫會自然消失。
                             二期 肢體明顯腫脹,淋巴水腫出現纖維化,由於淋巴液含有蛋白質,如果積聚過久,便會纖維化。
                             三期 纖維化令肢體組織硬化,甚至導致皮膚出現病變,影響活動能力。

運動改善疲倦
  患上胰臟癌的陳先生於接受手術後開始參與癌症復康計畫,他說:「剛完成切除腫瘤的手術後,全身疼痛不已,連在病 上轉身都會拉扯到腹部的傷口,加上當時誤以為醫生不容許我下 活動,所以選擇長期躺在病 上,弄致愈睡愈感疲倦。後來醫生提醒我應該多活動,並為我轉介物理治療服務。物理治療師首先教我正確活動方式,如轉身、起 、步行等,減少因活動而帶來的手術傷口痛楚。活動時的痛楚減少了,我活動的信心也因而增加了。治療師們還教授我家人如何替我拍痰,有助術後復元。」陳先生住院時接受了每星期五天、總共三星期的物理治療,並在出院後仍繼續接受每星期兩天的復康鍛煉。

愈做愈精神
  陳先生出院不久便開始接受化療療程,每星期注射一次的化療針讓他的體能狀況變弱,副作用更令其手腳容易受損。復康計畫有助陳先生增強體力以應付化療的副作用,同時亦減輕了他的乏力感。「初時參與運動鍛煉時會感到疲倦而不願繼續,但堅持了一段時間之後,運動帶給我的疲倦和辛苦的感覺反而會頓然消失,換來的是有感自己愈做運動愈精神和舒服。物理治療師會按照我的身體情況而決定運動量,令運動進程容易被接受。更會分析我運動前後的反應是否正常,所以絕對安全,物理治療師發揮 推動力的角色,鼓勵我不言放棄。」

  文:文樂軒 

  部分圖片:星島圖片庫



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