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紅樹林生態系統日】生態專家Kayson Lo夜訪紅樹林 iPhone 12 Pro Max拍下汀角攀樹蟹、中國鱟 夜攝作品展示生態價值 冀大眾關注保育

更新時間:12:00 2021-07-24
發佈時間:12:00 2021-07-24
汀角是香港第四大紅樹林,除了六種真紅樹,還有2017年在此地發現的全球新物種──汀角攀樹蟹。(相片由Kayson Lo提供)
汀角是香港第四大紅樹林,除了六種真紅樹,還有2017年在此地發現的全球新物種──汀角攀樹蟹。(相片由Kayson Lo提供)

 

  隨着近年港人熱愛行山遠足,假日踏遍郊野,相信不少人曾在近岸紅樹林留下腳印,只是打卡留影後,大家對紅樹林這個獨特自然生態系統認識又有幾深呢?下星期一(726日)是國際紅樹林生態系統日,為喚醒大眾對紅樹林的關注,以及保育當中的珍貴物種,生態專家Kayson Lo夜訪紅樹林,將其獨特一面捕捉下來,並希望藉由多幅展現物種多樣性的作品,引起更多人關注。有趣的是,Kayson所用的拍攝器材,竟然是iPhone 12 Pro Max,原來今時今日利用手機夜間模式,除了拍得維港兩岸、霓虹招牌,摸黑走在郊野,都可以捕捉生態美景。

  從事濕地及海洋生態相關保育及教育工作多年的Kayson,因物種多樣性而愛上紅樹林與潮間帶,只是見相關保育資訊未能普及大眾,為響應國際紅樹林生態系統日,他把眼中紅樹林最具價值的一面以手機拍下,透過相片與大家分享。多幅紅樹林作品分別攝於白泥、汀角東、水口灣及東涌灣,相中除了看到靜夜下的紅樹林,還拍下棲息此處的中國鱟、汀角攀樹蟹,前者在本地非常罕見,後者是在2017年首次在汀角發現的全球新物種。為何選擇夜間來訪?Kayson指一般紅樹林資訊介紹,多只提及日間所見,然而想起讀書時期一次夜訪,令他對紅樹林眼界大開,故有了這個拍攝夜間生態的想法,「有些物種為了避開捕獵者,選擇日間匿藏,晚上才出來活動,如汀角攀樹蟹就是夜間較活躍的生物,想見牠一面,晚上是最好的時機。」Kayson續指潮漲時較容易在樹上找到汀角攀樹蟹,但這時水深可能已經及膝,在摸黑涉水尋找大小只有五毫硬幣的牠,帶上iPhone 12 Pro Max在行動上反而較為方便,加上廣角鏡頭擁有f/1.6大光圈及大型感光元件,配合慢快門的夜間模式,即使在低光環境,一樣有不俗表現,適合用作夜間生態拍攝,事實拍攝當晚他手持iPhone 12 Pro Max,過程很順利就拍得小蟹在樹枝與葉片之間遊走的作品。

  香港紅樹林總面積有五百一十多公頃,大潭港、荔枝窩灘、白泥、汀角、海下灣、企嶺下及䃟頭紅樹林都劃分為具特殊科學價地點(SSSI),在發展上有重大限制,然而過去也曾發生非法砍伐紅樹、非法傾倒建築廢料的事件,當中汀角東是SSSI中極少數有資源令政策發揮保育作用的地點。「香港紅樹林生態價值不菲,但在國際紅樹林生態系統日並無任何本地活動,只靠保育團體的平台宣傳很難突破同溫層,所以才有這個拍攝計劃。」Kayson鼓勵大家多些參與環保團體舉辦的導賞活動,近距離認識紅樹林,亦可抽時間參與海岸清潔活動,紓緩海洋垃圾對紅樹林物種及其他野生動物的影響,至於個人方面,最身體力行的保育方法,就是源頭減廢。


位於香港水部西域的白泥,保育價值非凡,本地罕見的中國鱟就在此處繁殖。(相片由Kayson Lo提供)
位於香港水部西域的白泥,保育價值非凡,本地罕見的中國鱟就在此處繁殖。(相片由Kayson Lo提供)
大嶼山南部的紅樹林泥灘水口灣,可能是本地最大的潮間帶生境,但近年多了遊客在潮間帶「摸蜆」,影響此地的生態。(相片由Kayson Lo提供)
大嶼山南部的紅樹林泥灘水口灣,可能是本地最大的潮間帶生境,但近年多了遊客在潮間帶「摸蜆」,影響此地的生態。(相片由Kayson Lo提供)

本地紅樹林另一常客紅螯螳臂蟹。(相片由Kayson Lo提供)
本地紅樹林另一常客紅螯螳臂蟹。(相片由Kayson Lo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