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藝潮博覽會2021|新藝潮四度舉行 重策展添觀賞體驗

更新時間:18:00 2021-09-23
發佈時間:18:00 2021-09-23
《新藝潮博覽會》自2015年起隔年舉行,今年來到第四屆,有超過七十位藝術家參與,展現澎湃創意。除了為新世代藝術家提供發表平台,大會還將選出2021年「新藝潮藝術家獎」,以鼓勵創作。此外,今年新增了由藝術家負責策展的展覽部分,務求帶來更豐富有趣的觀展體驗。

  第四屆《新藝潮博覽會》包括三部分:「新藝潮藝術家系列」作品風格迥異,包含油畫、塑膠彩、水墨、水彩、雕塑、攝影等多元媒介,展示香港當代藝術最新一筆,參展藝術家更將競逐「新藝潮藝術家獎」,評審團由資深藝術界人士組成,以鼓勵具潛力的年輕藝術家;「多元藝術系列」由不同藝術單位,如君思刺繡、長衫薈、香港的林仲文,以及台灣的黃琬玲和白祟德參與;而在「特別計畫系列Next+」中,藝術家許開嬌和黃家銓合作策劃Art Toy主題展覽《Next Mart》,旨在呈現流行文化下衍生出來的藝術創作。

  香港藝評人阿三說:「新藝潮無論是舉辦地點、參與藝術家和呈現模式,都有別於其他大型展覽,以往曾在澳門和PMQ舉行,今年則選址酒店。它讓藝術家本人直接參與,不經畫廊和中間人,好處是藝術家可以直面策展人和買家,弊處則是少了畫廊所提供的策略和人脈。新藝潮已找到定位,例如頒發獎項給藝術家、保送他們出外駐留,均有助他們建立人脈、進行買賣。而且它鼓勵不同藝術類型,如插畫、相對手作的作品、非西方傳統的作品,能重新定義藝術市場可以出現怎樣的藝術形式。」他認為,一個出色的藝術展必須成功連結起藝術家、買家、收藏家和策展人,提供平台令他們可以在一個有機遇的環境中互相交流認識,並讓藝術家從中找到買家,才能支持他們往後發展和持續創作。

  許開嬌和黃家銓以往曾以藝術家身分參加新藝潮,欣賞它容許藝術家擁有更強的獨立自主權去安排擺展方式,今年主辦單位更邀請他們合作策展,他們於是以近年流行的Art Toy為主題,以超級市場的方式作包裝,營造出開心玩味的氛圍。許開嬌說:「疫情期間,KC(黃家銓)曾找我和其他藝術家,自發地辦過兩場小型展覽,分別以五行和夢境為題。今次我們想加入新元素,希望有耳目一新的效果,帶出一些新的呈現方式,例如藝術品不一定掛在牆身,今次有些作品會放在貨架之上,讓觀眾感覺不似身處藝術展。以往我以藝術家身分參展時,主要考慮如何擺放藝術品,才可以突出自己的理念和作品,但作為策展人,要去看作品如何配合主題,展現藝術家的特色,令觀眾覺得有趣。」黃家銓補充:「策展人要給觀眾帶來新元素,指的不止是新作品,也是新組合,讓不同藝術品之間起到化學作用。」

  他們邀請了不少新進藝術家參展,部分甚至是還未畢業的學生,務求給年輕人更多發表機會,當中有些作品是專為今次展覽而創作,黃家銓說:「創作就是生活,與社會、自身、價值觀相關。今次展品中,令我們印象較為深刻的作品來自雕塑家林繁盛,他以往的作品比較抽象,講求工藝,今次他特別製造了人手雕塑、身高約五十六厘米的姜濤人像,他不是單純地『抽水』,而是想以作品去探討流行文化。」

  阿三也認同藝術品和展覽應該要回應時代和社會,或反映個人和該時空所發生的事情,因此他對本地藝術家程展緯早前的《母體錯誤》個展,以及由視覺藝術家徐世琪發起,邀請蕭偉恒、王偉健和嚴瑞芳創作的《鑊鑊新鮮獲獲甘》展覽尤為讚賞。他亦同意不同藝術品需要不同的展示空間或呈現方式,「令到件事好看,說的不止是美學上的好看,而是令作品的意思和內涵,讓觀眾直接明白,從而展開對話。展覽有時不止有一個藝術家的作品,即使是一個藝術家也會有很多作品,所以需要建立一個敘事方法,這牽涉展覽的編排,令不同作品能帶到一個清晰訊息給觀眾。」

  談到藝術展覽的未來發展,他認為許多藝術圈中人在面對疫情的初期,因為仍未找到出路,而令許多計畫暫停或延期,但如今大家已開始找到應變方法,例如改為在網上開會,甚至遙距布置場地,「與其比較以前和現在,不如去想想現在這種做法有甚麼好處和機遇,例如成本低了、時間多了、焦點放回本土、行內人能聚首一堂,這沒有絕對的好與壞,不過是一種轉變,而我們從中又能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



第四屆《新藝潮博覽會》

日期:10月8日(五)至10日(日)

地點:香港逸蘭銅鑼灣酒店


  

文:梁懿  圖:主辦單位及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