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出生時只有幾條頭髮,隨着年紀漸長,頭髮開始變多,只是沒有同齡孩子般濃密。故此作為媽媽的我,便常愛擔當孩子的髮型師,拿着銀牙剪,幫他剪、剪、剪。剪髮時間一般需要半小時,期間,孩子會滔滔不絕地說學校的開心事、煩惱事、尷尬事,我就會一心二用,眼睛專心地看、手指專心地剪、耳朵專心地聽。這過程是母子倆美麗及珍貴的回憶。剪下剪下,不知不覺,孩子升中了,他終於不再滿足於媽媽的手勢而要求光顧髮型屋。而我這個媽媽,也不再可以擔任孩子的髮型師了。今年他已是中六生,頭髮甚麼時候要剪、去哪里剪、要剪甚麼款式、剪得好不好看,更不再需要媽媽的多言多語了。

我想起自己小時候的髮型,也離不開媽媽的手勢。媽媽剪得好時,我會很開心;剪得不好時,我又會聲淚俱下地抱怨媽媽為何剪得那麼短。媽媽叫我不如出外剪,但我出外剪過一兩次後,又會自自然然地回家叫媽媽幫我剪。一是慳錢,二是媽媽的手勢大部分時間都不比人差。剪下剪下,母女間的煩惱慢慢地剪走了,彼此的感情卻加深了。

這天是爸爸去世後的兩個多月,因疫症爆發關係,媽媽要減少出外。她見我來訪,於是叫我幫她剪後面的頭髮。我拿着銀牙剪,對着媽媽的白頭髮,鼻子忽然酸酸的,淚水就在眼珠兒內熱烈地滾動。媽媽的頭髮怎麼快變全白了?媽媽的背怎麼有點駝了?媽媽的眼睛怎麼突多了?原來媽媽在我仍忙着孩子、忙着工作、忙着家務時,不知不覺地變老了,而且老得比我想像中快。

「人老了,真的很悶、很厭呢!每天都不知要做些甚麼好!」一向活動多多、樂觀開朗的媽媽,在我爸爸去世後這段疫症橫行、難以走動的日子里,忽然這麼說。那一刻,我醒覺到:當孩子有毛有翼,展翅高飛不再需要我攬抱之時,我的媽媽卻形單影隻、引頸以待地靜候我的回歸。愛,不要太遲!

香港青年協會 家長全動網
韓曄姑娘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5月12日教育版專欄「親子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