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罐頭魚含金屬污染物 有咩危害要知清楚
07月15日
砷: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把砷及無機砷列為第1組物質,即「令人類患癌」。無機砷對人類的毒性比較大,長期攝入可引致神經和心血管等疾病。
汞:俗稱水銀,有汞金屬(元素)、無機汞和有機汞三種形態。甲基汞是有機汞最常見的形態,亦是毒性 最 強的汞形態,可損害人體的神經系統。大量攝取甲基汞可影響胎兒的神經系統發育,也可造成幼童智力下降。捕獵性魚類(包括吞拿魚)的汞含量一般較高,育齡婦女應避免進食該等魚類。食物安全中心(食安中心)在《孕婦、計劃懷孕的婦女和幼童進食魚類建議》中提出,某些魚類包括長鰭吞拿魚(albacoretuna,又稱white tuna)和黃鰭吞拿魚(yellowfin tuna)的甲基汞的風險超過其含有的奧米加-3脂肪酸(DHA和EPA)的益處。
鎘:世界衞生組織(世衞)認為鎘是10種引起重大公共衞生關注的化學品之一。攝入過量鎘可使人慢性中毒,或會造成不能逆轉的腎功能障礙。
鉛:會在體內積聚,成年人如長期攝入鉛,可能導致生殖系統、免疫系統和腎臟受 損。兒童如果長期攝入鉛,可引致神經系統受損和智力下降。因此,糧農組織/世界衞生組織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The Joint FAO/WHO ExpertCommittee on Food Additives,JECFA,下稱專家委員會)認為不應為鉛訂立安全攝入量,消費者應盡量避免攝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