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持續,第三波疫情涉及多所院舍院友,令重症及死亡人數大增。瑪嘉烈醫院及仁濟醫院深切治療部部門主管蘇栩頎表示,局方現時會引用類固醇及安挺樂治療重症患者,有患者在接受相關藥物十二日後,由本須俯臥姿勢協助呼吸,到完全康復可轉到普通病房。另外,日前本港有患者出現二次感染,臨牀傳染病治療專責小組暨傳染病中心醫務總監曾德賢表示,局方會與大學合作,了解康復者一年內的抗體情況,而暫時觀察大部分人在六至七個月後體內仍有抗體。

記者:呂穎姍

第三波疫情有不少長者染疫,包括多所安老院舍院友,亦令死亡人數由單位數上升至八十一宗,死亡率約為百分之一點六五。醫管局分析本港至周二的死亡案例,發現當中有逾六成五人有高血壓,逾三成三人有糖尿糖。另外,患者年紀愈大,死亡率亦愈高,八十歲以上的死亡率為兩成以上。曾德賢解釋,患者年紀及免疫系統問題為此波疫情死亡人數上升的關鍵因素,如患者有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死亡率更會上升。

因愈來愈多長者染疫,須要入深切治療部的個案亦隨之上升,至周日(23日)本港共有一百九十九人入住深切治療部,當中包括一名二十二歲的男士。逾二百患者中,有逾六成患者須要使用呼吸機,另有六名危殆患者要使用人工肺。蘇栩頎表示,嚴重患者在一星期後體內病毒已有所減少,但病情轉差往往是因病毒而引發的免疫系統反應過敏,導致肺花及器官急性衰竭。

他表示,比起抗病毒藥物,嚴重患者更需要抗炎症藥物,以控制免疫力失衡,故院方會處方類固醇「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及「安挺樂(Tocilizumab)」,以控制其病情。他以一名五十九歲的男患者為例,其因染疫而引發多器官功能衰竭,須使用呼吸機及俯臥姿勢協助呼吸。在服用類固醇及安挺樂兩日後,反映發炎指數的C反應性蛋白(CRP)由二百八十多降至三十四,證明相關藥物對患者有頗大成效。患者在接受治療十日後,即可以拔喉,十二日後可以轉至普通病房。另外,英國研究亦指,患者在接受類固醇治療後,二十八天內的死亡率降低約三成。

指不會引發長期併發症

類固醇於SARS時亦有使用,被問到會否同樣會出現骨枯等問題,蘇栩頎表示,現時每日的用量為6mg,只有當時的百分之一,而且只會處方七至十日,預期不會引發長期的併發症。他又提到,相關藥物用在糖尿病人身上,糖尿病的病情控制上會較差,「不過都要救了肺先,後期都可以處理回糖尿病問題。」

原文刊於《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