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制裁添變數 香港製造無可取代
09月29日
香港工業北移源於內地勞工及土地成本低廉,但「香港製造」對不少港商仍有無可取代的優勢。本地研發的復康機械人「希望之手」一直堅持在港生產,負責人直言香港製造產品仍是質量信心的象徵。在香港製造貨值名列前茅的珠寶,其貴價品生產基地一直留在港,正是對香港工人的誠信投下信任票。生產力促進局主席林宣武認為,縱然面對美國制裁,香港製造產品可放眼歐洲、東南亞及內地市場,並看好食品及藥物業的發展潛力。
「希望之手」堅持港產工序
由理工大學團隊研發的「希望之手」,利用機械人技術,協助中風患者恢復手部活動能力,成功於一二年奪得日內瓦發明展最高榮譽大獎。「希望之手」是香港製造的產品,但並非百分百的工序都在港進行。復康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行政總裁葉智斌表示,產品原材料來自內地,關鍵裝嵌及加工則在香港進行。
要成為香港製造的產品,要符合甚麼條件?根據香港法例,如貨物為香港天然產品,或在港進行永久並實質地改變生產原料的形狀、性質、結構或效用的製造工序,便符合香港產地來源規則。工業貿易署有文件列明不同產品須進行的工序,其中電子及電器產品須在香港裝配,而本地原料、組合零件及勞工最少須佔直接成本四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