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症一下子改變了我們許多的生活方式,不少人逼於無奈在家工作,其英文簡稱「WFH」亦成為人們於社交網絡的常用語。這種轉變也影響到年輕人要在家裏通過網絡學習,減少了與師長、同學見面的機會,忽然全世界的人際關係彷彿都是長距離的,相信沒有多對這距離充滿安全感!

與此同時,不少香港人的生活環境十分擠逼,彼此多了時間待在家中,或會像一起困在籠子裏,容易產生摩擦。這些生活狀況相信困擾着不少人,彼此在家庭裏多了互相爭吵、生氣,產生的情緒可能就是生活的腳鐐,使我們於物理及心理上也猶如囚禁自己一樣。成年人也未必容易處理,年輕人則更可能不懂如何解開這把情緒的腳鐐。

認識情緒 改善溝通

情緒這東西,一旦有了,許多時也連帶一些副作用,於我們心裏揮之不去,因為生氣了,很容易使人際關係有了裂痕,彼此心裏帶刺,成為心靈的覊絆。

亞里斯多德曾經說過︰「任何人都會生氣,這沒甚麼難的。但要能適時地用合適的方式對適當的對象恰如其分地生氣,可就難上加難。」

達爾文在一八二七年寫過一本書《人與動物的情感表達》,書中提及情緒是協助人及動物適應環境。情緒基本上主導我們的行為,但現今的教育有否引導學生明白認識情緒的重要性呢?香港青年協會全健思維中心於二○一七年八月二十八日公布《情緒教育教師意向調查》,在超過四百名受訪中、小學老師中,逾六成認為目前的情緒教育不足。

瑪利灣學校相信「我們都值得被愛」,我們希望年輕人明白情緒沒有好壞之分,重點在於對自己的情緒有認識、學會表達情感,進而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及行為。我們察覺到有青少年因被情緒困擾,生活變得舉步為艱。有些個案更影響學業、工作及社交。

我們希望青少年能認識情緒、察覺自己的情緒、學懂表達情感及管理自己的情緒,進而引導學生能明白別人的情緒、改善溝通技巧及人際關係。能夠察覺自己及別人的情緒,是重要的軟技巧、軟實力,能夠適時、適當地表達情感是與別人建立良好關係的基礎,因此本學年我們正式開展正規情緒教育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