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專欄】刻意培育價值成習慣 習慣成自然
10月13日
教練學具備一套理念和精準練習的模型,相信人的身心語意背後的原則與信念,是需要經歷反覆的肯定,達至情緒與意願一致,以主導日後長期外顯的行為。倘若健康的牙齒是保障身心健康的要訣,相信刷牙有助牙齒健康,父母決心指導孩子早晚擦牙,每天記錄擦牙行動,配以鼓勵,讓孩子感覺好玩又有趣。經過一兩周刻意反覆的行為讚賞,不久孩子便能養成習慣。例子說明一個將目標、學與教及行為,做到「身心一致」,需要刻意的練習,刻意來自於對目標的渴求與重視,對達成願景狀態的拿揑,啟動決心與意志,克服困難,做到行動與目標一致。
從小培養與訓練思維的意志力,與價值如健康跟生活結合。有如習武學琴,不斷反覆實行,配以精準的目標回饋及鼓勵,將狀態調整,強化與放大達成成果的樂趣,將有助孩子感受刻意艱苦追求後的甜美,並樂意成為生活的原則。
於此疫境時期,勤洗手、戴口罩、多運動,實踐平衡生活,師長不妨為孩子養成健康生活習慣,與孩子共同建構實踐計畫。對一些不良行為例如懶散、沉迷打機、貪吃零食等壞習慣,通過刻意練習,協助排除。確立健康生活原則,找出行動信念,構思行動設計,繼而強化與重申行動意志。設計先跟愉快情緒結合,便能成為意願,化作個人行動計畫而刻意執行。自小養成刻意成習慣、習慣成自然的意志力體驗,對孩子成長,終身受用。
梁麗嬋
作者為學友社理事會理事及資深教育工作者,專注學與教成效及課程設計等研究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10月13日教育版專欄「學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