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主席習近平到深圳慶祝特區成立四十周年,同時提到要讓香港參與大灣區建設,特別是提到要讓年輕人投入。然而,本地年輕人對內地日益疏離,沒有因為國內急速發展改變,反而有日益明顯的迹象。有意見認為,怎樣能夠做到領導人的要求,就要有全盤的認知和思維。

內地發展急速,深圳作為全國創科龍頭,更是機遇處處,騰訊、大疆、華為等國際級公司冒起,未來相信這些例子會有多無少。對香港的年輕人來說,到大灣區發展是很合理的選項。就算不是全身投入,至少應該多認識。

文化差異不能忽視

然而,如果和內地的年輕人交流,會發覺大部分都對返回內地有抗拒,為甚麼出現這個情況呢,原因很複雜,部分是社會文化差異,也有政治上的排斥因素,這些因素有部分是心理或觀感上的。

現時內地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特別像廣州、深圳等經濟實力先進的地方,與香港相去不遠,為甚麼香港的年輕人對台灣、日本等地沒有抗拒感,對鄰近的大灣區接觸興趣反而遠遠不及呢?

有分析指出,其中一個成因是內地流行文化與媒體環境與香港不同。長久以來,香港的流行文化和媒體氛圍較接近西方,很多年輕人都習慣接收這類資訊,譬如使用美國社交媒體平台、短片分享平台等。在內地,都有相似的平台可供使用,這些平台甚至在設計上比外國有過之而無不及,只是內容上有差別。怎樣可以使年輕人在文化上減低隔膜感,是很實際貼地的課題。

TikTok成功打開局面

內地科技應用比香港絕對不會遜色,這從TikTok可以風靡美國年輕人得到證明。TikTok是把內地抖音成功國際化的例子,值得香港和大灣區參考。

年輕人是社會的未來,故此領導人特別著重他們的投入感。大灣區是未來國家增長的動力,也是香港不能錯失的大潮流,要推動年輕人投入這股浩浩蕩蕩的洪流,就必須要有全面而貼地的策略去打開局面。


原文刊於《星島日報》「架勢堂」作者:齊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