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養】讓子女學習分享與感恩
10月22日
現時大部分家庭都是雙職父母,照顧子女的責任由傭人、長輩及父母共同完成,變相出現一群大人照顧一至兩位小朋友。大人會事事為小朋友「代勞」,甚至屬於大人的東西,因小朋友在家的特別關注,全都會給予小朋友享用,但這樣小朋友就會失去學習付出的機會。
筆者建議家長在照顧孩子時,不要太過關注他們,還請最少訓練他們做一些能力可達的家務,甚至可定下家務分工表,一家人分擔不同的工作,讓孩子明白每人在家都有義務與責任,培養其付出及感恩之心。
我們要讓子女明白別人為自己付出不是理所當然,當子女接受了別人的心意後,子女要體會由心感謝別人,他們最少可向對方說一聲「謝謝」,或者以行動回應去學習回饋之心。在特別的日子,如母親節、家人生日,家長可鼓勵子女用不同的方式表達愛及關心。當父母得到子女的回饋時,我們需要欣然接受及表達當中的喜悅,鼓勵子女多表達感謝,讓子女感受到表達多謝及為人付出本身都是一件樂事。
最後筆者鼓勵親子需要一齊參加集體活動,以身教教導子女合作及分享的重要,讓他們不再做「自我中心」的小孩。
凌婉君姑娘
本欄由香港青年協會家長全動網社工及嘉賓輪流執筆,與讀者分享親職教育經驗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10月20日教育版專欄「親子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