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 Next

從古代天文觀察到現今宇宙探索,人類對未知領域一直充滿求知慾望,這份堅持更促使人類於航天科技上不斷進步,拓展知識邊界。為了讓年輕一輩知悉航天科技的重要性,啟發他們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宏信書院每年均會舉辦「全球教室」(Global Classroom),安排學生到訪世界各地,將課程融入「STEAM」教育當中,積極推動「科研」、「科創」、「科普」。早在今年3月,校方更帶領10名學生到訪西伯利亞,完成首個由香港中學生製造的人造衛星,並成功進行升空測試。

總校長林克忠博士表示,舉辦「全球教室」計劃是希望可讓學生跳出課室,認識世界之大,以啟發他們對科學知識的追求與實踐。
總校長林克忠博士表示,舉辦「全球教室」計劃是希望可讓學生跳出課室,認識世界之大,以啟發他們對科學知識的追求與實踐。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宏信書院(下稱宏信書院)所舉辦的「全球教室」計劃內容甚廣,除了透過國際師生到訪、學校師生外訪、線上課程,以及筆友計劃等來建立國際連繫之外,還會於不同方向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其中,「Mission S」項目更可讓學生親身設計、研發及製造一枚人造衛星,將其發射到星空進行測試。


關注氣候變化 思考知識力量

中四生鄧信昶(Adrian)表示,製造人造衛星期間遇到不少難題,其中需要不斷修正編程和發射軌跡,以應付不同的天氣。
中四生鄧信昶(Adrian)表示,製造人造衛星期間遇到不少難題,其中需要不斷修正編程和發射軌跡,以應付不同的天氣。

「Mission S」項目之中,「S」含有兩大意義,分別是「Science」(科學)及學生所製作的「Satellite」(衛星)。宏信書院總校長林克忠博士表示,舉辦今次計劃的目標是希望學生可以憑着知識轉化成力量,合力製作出一枚可收集氣象及地球表面數據的人造衛星,追蹤氣候變化以研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林克忠博士續指,「全球教室」計劃目的是讓學生跳出課室,認識世界之大,以及感受不同國家的文化、風土民情,亦希望學生能透過從事社區服務,實現「IB」課程理念從創造到行動,再以行動貢獻社區,繼而豐富自身學習體驗,拓展國際視野。


助中學生實現「造星」夢 翱翔西伯利亞天空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宏信書院學生透過參與製造人造衛星與不同國家的學生合作,大大增加科學探索興趣。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宏信書院學生透過參與製造人造衛星與不同國家的學生合作,大大增加科學探索興趣。
宏信書院10名同學遠赴西伯利亞,接受薩哈科學院的專家指導,並成為首批參與自行製造人造衛星的香港中學生。
宏信書院10名同學遠赴西伯利亞,接受薩哈科學院的專家指導,並成為首批參與自行製造人造衛星的香港中學生。

「Mission S」中所製造的人造衛星均由中學生全力參與,並成功於西伯利亞升空,該項目已開創了本港學界的先河。這枚以立方體設計的小型人造衛星,約重5公斤,全出自於宏信書院10名中學生及50名西伯利亞學生之手。當中有份負責項目的課程發展統籌助理校長彭玉堂表示:「我們的學生早於去年11月已開始籌備今次的人造衛星研發,在薩克科學院的資助下,學生需要完成5個月的基礎知識網課,才可親赴西伯利亞,共同設計和製作衛星,過程一絲不苟。」
  
有份參與製作的中四生鄧信昶(Adrian)表示,製造衛星期間遇到不少難題,需不斷修正編程之餘,亦需因應天氣狀況而調整發射軌迹和數據,才能確保順利升空。中三生李𧘲謙(Isaac)稱,自小希望親自參與設計和創造事物,形容有機會親手製造人造衛星「感覺非常奇妙」。
  
宏信書院總校長林克忠博士補充說︰「製作人造衞星是一門專業學問,學生與老師也在項目中共同學習。透過薩克科學院幫忙,老師也得以培訓,給予我們很大的支持。」他續指,今年的11月將再帶隊遠赴西伯利亞,屆時發射正式的人造衛星到外太空收集氣象數據。


「態度決定高度、眼界決定境界」 跨學科教育 培養創新思維

IB學校「Alabuga International School」到校交流,和宏信書院的學生一同上課。
IB學校「Alabuga International School」到校交流,和宏信書院的學生一同上課。

航天科技探索對學生而言意義重大,它不但能夠促進科學技術發展,還可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以知識轉化成力量。宏信書院一直致力推動「STEAM」教育,以提高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創造力及解難能力。而在下學期開始,校方更在高小至高中分別在Unit of Inquiry(探究單元)、科學和物理科,加入製造人造衛星課程,讓學生加深對航天科技的認識。
  
總校長林克忠博士表示:「我們正大力推動『科目特色專題』(Subject Signature Project),鼓勵學生將科學知識應用在生活中,例如物理科的『個人發明品』(Individual Invention);生物科則到香港四角的海域抽取水質化驗及進行生物多樣性研究、分析不同病毒株的尖峰蛋白,深入學習生物資訊學和基因組學;化學科亦加入法醫偵探故事創作。這些跨學科知識都可以互通,幫助學生建立解難能力,培養創意思維。此外,我們亦鼓勵學生多參與航天相關的『STEAM』比賽項目及科學研究論文比賽,拓展廣闊眼界。」

宏信書院正大力推動「科目特色專題」,其中生物科更到香港四角的海域抽取水質化驗及生物多樣性研究、分析不同病毒株的尖峰蛋白。
宏信書院正大力推動「科目特色專題」,其中生物科更到香港四角的海域抽取水質化驗及生物多樣性研究、分析不同病毒株的尖峰蛋白。

  
「STEAM」學科是宏信書院學生的強項之一,曾在不同比賽中屢獲殊榮,包括香港青少年航天創新大賽北斗項目之一等獎(總冠軍)、全港優秀組織獎、全國青少年航天創新大賽北斗項目之二等獎及香港青少年創新科技大賽科學研究論文項目之獎項等,足見宏信書院於「STEAM」教學非常成功。

課程發展統籌助理校長彭玉堂表示,遠赴西伯利亞前,學生需要完成5個月的基礎知識網課,過程一絲不苟。
課程發展統籌助理校長彭玉堂表示,遠赴西伯利亞前,學生需要完成5個月的基礎知識網課,過程一絲不苟。

  

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為宏信書院學生進行「科學與人工智能」的線上課程。
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為宏信書院學生進行「科學與人工智能」的線上課程。


總校長林克忠博士說:「我們期望學生透過參與剛才提及的世界性及全國性的大型比賽,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參賽者切磋,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解難能力、自信心、勇於探究以及團隊合作等精神,這些亦是21世紀學習者需具備的特質,以助他們成為富探究精神、視野開闊、具國際思維的終身學習者及未來領袖。同時,我們亦希望學生能在參賽當中學習善用能力和知識,規劃自己的生涯,從而幫助他們選擇相關的學科和職業。」


「戶外學習平台」 開創天文學習之旅

超過700平方米的「戶外學習空間」位於宏信書院六樓平台,以作觀星教學用途。
超過700平方米的「戶外學習空間」位於宏信書院六樓平台,以作觀星教學用途。

位於元朗的宏信書院,是現時全港唯一一所提供由小學至高中12年「IB課程」的「一條龍」學校,提供國際文憑小學課程(PYP),國際文憑中學課程(MYP)於高中設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DP),以及香港中學文憑課程(HKDSE)的雙軌學制,並於HKDSE內若干科目加入英國的「International A-Level 」(IAL)共修課程,提供更大的課程靈活性。
  
直資學校通常擁有較多的資源和設施,如先進的實驗室、科研設備、人造草地球場等,為學生提供全面的學習環境,以豐富其學習經歷及成果。其中,為進一步強化「STEAM」課程的教學,校方於六樓新設「戶外學習平台」,以作觀星教學用途,而「LA Astro Club」(宏信天文學會)亦會使用該平台指導學生如何使用天文望遠鏡來觀星。

宏信書院全校共有5個與科學相關的實驗室,讓學生可深入探究科學的專業知識和技能。
宏信書院全校共有5個與科學相關的實驗室,讓學生可深入探究科學的專業知識和技能。

  
除此之外,四樓樓層亦設有「悠然閣」,是一個創新的學習空間,能運用現代科技例如人工智能、AR及VR技術,讓學生親歷其境地感受中國文化的魅力,培養並增強他們對學習中國語文的興趣;全校共有5個與科學相關的實驗室,如綜合科學實驗室、生物、化學及物理實驗室,以及食品科技實驗室,這些專科的實驗室提供了機會讓學生深入學習該科學領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

充滿中國文化氣息旳「悠然閣」,可運用現代科技例如人工智能、AR及VR技術,讓學生能親歷其境,增強對學習中國語文的興趣。
充滿中國文化氣息旳「悠然閣」,可運用現代科技例如人工智能、AR及VR技術,讓學生能親歷其境,增強對學習中國語文的興趣。

  
總校長林克忠博士說:「除了設施上不斷增加配套之外,校方更積極與多間世界頂尖的院校合作,進行線上交流活動,包括請來以『STEAM』領域發展見稱的IB學校『Alabuga International School』,為初中生開設數學測量課程;以生物科技及AI技術教育聞名的『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將大學課程『科學與人工智能』分享予我們書院的學生,這都能夠讓學生更深入探究科學、醫學和人工智能世界,是相當難得的學習機會。」

宏信書院於「STEAM」領域屢獲殊榮,當中曾獲得香港青少年航天創新大賽北斗項目之一等獎(總冠軍)、全港優秀組織獎、全國青少年航天創新大賽北斗項目之二等獎及香港青少年創新科技大賽科學研究論文項目之獎項等。
宏信書院於「STEAM」領域屢獲殊榮,當中曾獲得香港青少年航天創新大賽北斗項目之一等獎(總冠軍)、全港優秀組織獎、全國青少年航天創新大賽北斗項目之二等獎及香港青少年創新科技大賽科學研究論文項目之獎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