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星期進行分階段復課,讓一、五及六年級學生先行上學,一來可以減少學生聚集的人數,二來又可讓學校視之為壓力測試,為全面復課作好準備,這樣的行政安排是有實際作用的,亦是有智慧的。然而,學校如需在疫症仍然存在的情況下如常進行教學活動,其實還需要多方面的措施配合才可行。

最前綫的老師團隊,如果曾經歷非典型肺炎,需要佩戴口罩授課的歷練,相信絕對會明白到,原來隔着口罩進行講說是一件絕不容易的事。即使老師懂得如何運用丹田之氣,也會發現學生未必能聽懂話語內容。原因可能是聲浪太弱或因口罩關係而變得口齒不清。若然用揚聲器來加大聲綫,相信全校三十個課室一起授課會有機會騷擾鄰居甚至帶來投訴。再者,聲綫經揚聲器輸出後亦會變得人工化,長遠來說亦不是辦法。

對於學生而言,佩戴口罩回校上課本來不難遵守。可惜學生也是人,半天留在學校,總不能滴水不沾,粒米不進。要學生堅守防疫原則,以消毒液潔淨雙手及將口罩除下並放進口罩保護套內才好進食,對大人而言可能還較有把握,對學生來說其實時刻也是挑戰。如果將來能夠還原全日制上課,全校學生留校午膳,便將會是更大的難題了。是否全港學校都已有足夠的防疫擋板?擋板又真的可靠及有效防疫嗎?

教學層面上更是複雜,先不用說以往的走出課室學習活動,又或是集體遊戲、分組學習,已經因疫情關係需減少學生接觸機會而被迫暫時取消。那麼恆常的課堂如電腦課、視藝課、體育課、音樂課及STEM活動又會如何處理?體育課還可以讓學生保持安全距離,進行拉筋或低強度的運動,甚至以理論課來處理,可是其他術科又怎麼辦?例如以往帶着學生到電腦室使用一人一機,或在課室以平板電腦進行互動教學,使用前後有何防疫措施?有些樂器、電子儀器或零件是不能以消毒液進行消毒的,學生使用後又有何方法可更有效防疫?

以上種種,都是教育界前綫老師這兩星期在不停研究的題目。看來繼智能商數(IQ)、逆境商數(AQ)、情緒商數(EQ)後,學校的「抗疫」商數也需要提升,希望教育局能為學校提升抗疫商數,為學校提供更佳的防疫措施與指引,不用學校繼續摸着石頭過河,讓老師與學生能攜手與疫同行。

黃文龍
小學副校長

教育專欄「黃副校長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