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被稱為網劇元年,也是各大平台試水時期,2015年網劇則迎來首波高潮。但網劇和傳統電視劇相比,影響力有限,所以審查相對不嚴。然而,一旦這些作品關注度突破圈層,基本都難逃「下架」。在網劇開發之初,審查沒有明確標準,但播出之後,內容與審查意見不一致時,劇集的創作成本會因「下架」而浪費。2019年,廣電總局第一次明確網劇審查由原本的平台自審自播,改為向廣電總局備案,並由總局審核劇本和成片,這也意味網劇僅存的題材紅利正消失。內地近日又提出網劇、網絡電影、網絡微短劇等內容,均需使用「網標」。
「網標」的啟用,意味網生內容的審查不再是模糊地帶,對網絡內容的監管已有了相對成熟的細則和流程,僅是「備案」和「公示」就能上線的時代已終結。公安題材網劇《對決》作為第一部帶網標的網劇誕生,網絡電影《金山上的樹葉》亦拿到「網標」,均為主旋律正能量作品。網劇已成熟,是時候和電視劇一起承擔文藝作品社會價值的責任。
另外,今年還出現《開端》等無限流題材作品,也出現罪案劇《獵罪圖鑑》。對新鮮題材的探索,遠比題材紅利,更能為網劇注入生命力。
趙文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