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用戶圈層化的趨勢愈發明顯,劇場化模式受到市場廣泛認可。由於具備成本低、體量輕、傳播快等特點,短劇成為眾多影視平台眼中的藍海,基於優質內容的不斷生產與用戶喜好的多維度拓展,將同類型的題材進行歸類,也推動微短劇逐漸走向「劇場模式」。在微短劇領域,快手成為劇場化營運的先行探索者。據《快手短劇數據價值報告》顯示,2021年全網有逾10億用戶觀看過快手短劇。
「劇場模式」正成為長短劇正在探索的營運模式,但目前「劇場模式」仍存在供應不足、難成體系等問題。在「降本增效」下,嚴格控制項目預算成為長影視平台的無奈之舉。平台想要實現某一類型題材「劇場化」營運,需要大規模同類精品力作支撐,如何不斷保持某一劇場內容的持續供應,成為影視平台劇場化營運應該考慮問題。目前來看,平台「劇場化」策略已誕生不少出圈作品,但爆款難以複製。在平台實際營運過程中,一些良莠不齊的作品也被強行劃分到某一類劇場中,極易反噬已經初具品牌效應劇場,由於某一部作品的成功,也極易推高該劇場同類作品天花板,一旦同類劇作沒達到受眾預期,也會影響整體劇場化品牌的建設。
趙文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