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彬 - 虛實之間遊香港古跡|彬Fun公關生活

香港是個步伐急促的城市,人們的腳步匆匆、生活節奏快,連建築物也往往要讓路於城市發展或重建而在仍堅固的狀態中被拆卸。似乎香港在新和舊之間做出了明確的取捨。如果跟大家說,截至二○二二年十月底,在香港獲古物諮詢委員會評級的建築超過一千五百三十項,其中屬一級的有一百九十九項、二級的三百九十六項、三級六百零三項。或者你會這樣的反問︰「香港有咁多古跡咩?」

如果你和筆者有同樣的反應,筆者建議由即日起至十一月二十二日,去大會堂參觀由發展局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和古物古跡辦事處主辦的「虛實尋蹟——文物科技遊古跡」展覽。

我們認識的香港古跡,可能是大館、美利樓、景賢里等一大個建築群,但其實更多的古跡隱身於街道巷里,只是他們或不對外開放,或已構成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份,令到我們不太為意其悠久的歷史。最可貴的是,這些古跡不止是單純供參觀和憑弔,而是仍承載着其功能,仍然充滿生命力。

例如般含道官立小學,這座超過八十年歷史的建築,一直用作教育用途,而又完整保留多項特色的建築構件,包括弧形外牆連中央旋轉樓梯、主樓內的木門、框窗戶及其他小五金、意大利批盪作飾面的水泥階磚,以至天文裝置傅科擺(Foucault Pendulum)。曾作為防空洞之用的地庫現時成為圖書館和活動室。又例如有近百年歷史的雷生春,建築物為新古典主義風格,帶裝飾藝術元素,有明顯的水平線條和大量古典元素,其花崗石柱、水磨石外牆、地磚和樓梯等不但妥善保留,更在其作為藥店的基礎上,活化成中醫藥保健中心。

香港的古跡建築物一如香港人,兼備了觀賞和實用性,薈萃了中西元素。如果大家相信牆會說話,那香港的古跡建築物可算是說好了香港的故事。
Fenix PR Limited總經理
林彬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