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若受壓力困擾,正確做法是衡量能否先離開困境,讓心靈稍息。假使無法離開,亦可用各種方法減壓,首先是均衡飲食,因為營養不足亦可令情緒受到影響。同時也要有足夠休息,以及做喜歡的事情,例如是畫畫或行山等,期間要陶醉其中,暫時將心事放下。
生活無法零壓力,但我們可學習保持正面思想,減少負面情緒。正向心理學認為,每三件開心事情,便可沖淡一件不開心事情,故此筆者經常向人建議,每天要想三件令自己開心的事情,簡單如天氣晴朗、外出用膳時廚師多舀了飯餸,也是值得高興的小確幸。筆者不少患者用了這個方法後,心情也自然輕鬆起來。
不過,如果壓力引致失眠、不思飲食或常感焦慮等,導致精力及集中力下降,而此情況持續兩星期或以上,或是影響生活及工作,便要考慮尋求專業人士幫助;因為壓力過大,隨時誘發抑鬱症或焦慮症。精神科醫生可進行心理治療包括認知行為治療,解開患者心結。此外,靜觀、接納及承諾療法(ACT)與催眠等,也是專業的減壓方法。有需要時,醫生亦會處方藥物如抗抑鬱藥、抗焦慮藥或安眠藥,以及了解低落情緒是否與疾病如甲狀腺失調有關,作出針對性治療。
本文章有效性由即日起為期兩年
精神科王駿濱醫生
本文章有效性由即日起為期兩年。
168‧家‧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