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居明 - 《洛神賦畫》中華文化教育突破點|李居明大師會客室

最近香港一則很重要的文化新聞,便是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將於7月2日開幕,可以觀賞到來自北京故宮的珍貴文物,這是香港人值得支持和參與的盛事。

但我從事堪輿風水行業四十多年,一輩子在研究中國古文化應用,見到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建築風水,忍不住要說幾句。中華文化早有「呼形喝象」的整套巒頭學理,建築物不可無心、不可缺角、不可下窄上闊,視為大大的不祥。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不僅缺了「東、南、西、北」四個角,而且這種下窄上闊的建築物,如站在一座欲倒的危牆之下,從心理到視覺都令人產生傾倒被壓之感。北京故宮紫禁城乃易經及堪輿文化所設計的中華瑰寶,香港故宮設計全違逆中國堪輿文化,令人痛心。

是次矚目的展品為根據三國曹植所寫的《洛神賦》,由東晉顧愷之繪畫的《洛神賦圖》,描述曹植於洛水遇仙的故事。中國古文化中能有詩傳世,也同時有名畫傳世,只有曹植的《洛神賦》聯同顧愷之的《洛神賦》畫卷有此殊榮。這次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展出,是香港人的榮寵。可惜香港人並不知曉此畫之來頭不小。今年內地爆紅連續劇《重生之門》,以此洛神畫為題材,於網絡大紅大紫,令曹植遇仙的故事又甚囂塵上。

而我有因緣曾經將曹植、曹操、曹丕的「曹門情事」寫成不一樣的「洛神」故事搬上粵劇舞台,新光戲院將於十月份隆重公映《新洛神賦》,並向曹植及顧愷之致敬,向此中華文化瑰寶致敬。目今國教的突破點,可能要一個特別的主題,除了年輕一代可以去故宮欣賞這幅名畫,學習曹植的詩篇,也可從粵劇的演出增加對中國古文化的認識。
李居明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