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九世紀的香港,時人對「腳氣」概念混雜,俗稱「香港腳」的足癬和維他命B1缺乏症,作為流行腳患的統稱。故此廣東名中醫曾超然,在一八八七年出版的《腳氣芻言》指出,「腳氣」容易受潮濕環境誘發痕癢,病徵亦包括腿軟麻痹。至一九一二年波蘭化學家卡西米爾(Kazimierz)明確闡述維他命概念後,才逐漸從病因將足癬和腳氣病區分。
腳氣病是戰前香港常見病症,患者腳部會腫脹疼痛,雙腳無力。時人相信病因是水土不服,而且治瘉需時,故此當時治療腳氣病的方法,是將病人轉送回鄉,由東華醫院接收病患,轉至廣州方便醫院療養,使之「轉離水土,早占勿藥」。
一九一一年,殖民地政府向香港市民廣佈告示,指出腳氣病成因是「多食白米,餸菜不足所致」,與營養不良有關。腳氣病在當時香港社會普遍出現,反映勞動階層生活質素並不理想。
同年日本化學家鈴木梅太郎,在《東京化學會誌》期刊發表〈米糠中的一種有效成份〉,以實驗證明腳氣病與營養不足關係。論文內容說明白米缺少維持生命必要的物質,但是米糠中存有大量這種未知成份。他更成功從米糠分離出這種物質,並指出它是水溶性的特點。然而當時醫學尚未有維他命概念,鈴木梅太郎只好在論文中,繼續帶有對「未知成份」疑問,但已嘗試驗明腳氣病不是由細菌所引起,而是與飲食習慣和營養有關。
卡西米爾和鈴木梅太郎兩人的研究,充實西醫醫學理論,使我們對身體有進一步了解,早一步預防疾病。
知臨集團創辦人及行政總裁
禤駿遠
知臨之宜——股栗欲墮腳氣病
其他
更多- 知臨之宜——猛如虎狼的霍亂2019-12-30
- 知臨之宜——股栗欲墮腳氣病2019-12-16
- 知臨之宜——肺癆:高傳染性的「催命使者」2019-12-02
- 知臨之宜——種痘防疫2019-11-18
- 知臨之宜——從執媽到助產士2019-11-04
- 知臨之宜——城市規劃與公共衛生2019-10-21
- 知臨之宜——中醫藥現代變奏2019-09-30
- 知臨之宜——中藥處方標準化2019-09-16
- 知臨之宜——罕見病患不應忽略2019-09-02
- 知臨之宜——醫學研究的惻隱之心2019-08-19
- 知臨之宜——醫者仁心2019-08-05
- 知臨之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2019-07-08
- 知臨之宜——健康由腸起2019-06-17
- 知臨之宜——惡菌盡解黃金甲2019-06-03
- 知臨之宜——從攻防戰到人菌共存2019-05-20
- 知臨之宜——有期限的醫療創新2019-04-29
- 知臨之宜——沒有硝煙的甲午戰爭2019-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