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亨 - 替代支付服務前景|財股魔鏡

隨著美國聯儲局上周如預期加息0.75厘,本周我們將重點關注通脹的不利因素,將如何影響消費者習慣和個人信貸服務商的新常態。

在通脹下,除了傳統的信用卡消費外,愈來愈多的美國消費者依賴新型替代支付服務──「先買後付」(BNPL)。為了吸引更多年輕消費者和次級借貸人使用BNPL服務,不少Fintech企業,如擁有Affirm、Klarna和Afterpay的Block(SQ)和Paypal(PYPL)已開發新形態的分期付款和電子支付產品,與Visa及Mastercard等全球支付服務商競爭。

據紐約聯儲行的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第二季,美國家庭債務上升至16.15萬億美元。當中信用卡債務在新債務的佔比最大,並於該季度增加2.33億個新信貸帳戶。根據零散的領先數據,BNPL的新用戶從去年的5000萬,預計到2022年底將增至7900萬。

雖然BNPL平台能幫助消費者在經濟不景時期,購買高價的商品和時下最新的電子產品,但最近嚴峻的商業環境進一步削減金融科技公司的利潤。許多由風險投資機構支持的BNPL類公司的估值已大幅下降,像是歐盟區最大的BNPL平台Klarna在最新一輪融資中,估值亦下降85%。Affirm(AFRM)和Block(SQ)市值同樣在今年下降55%至80%。

相比之下,雖然Visa和Mastercard股價下降20%左右,但他們至今亦保持雙位數的盈利增長,利潤率穩定維持在40%以上。這是因為在通脹迫使消費增加的情況下,他們仍能收取穩定的交易費,同時又能從每筆簽帳金額中裏按比例收手續費。

總括而言,Visa和Mastercard在通脹壓力下有較強的韌力,畢竟高通脹下,剛性需求仍得以維持。然而投資者應同時留意信貸增長、拖欠趨勢和監管變化對於傳統信用卡及新型的BNPL服務商不同的影響。
博譽顧問集團資深顧問
周亨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