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我們從最近金融股發佈業績來看看宏觀經濟對百業之母的金融業衝擊。摩根大通(JPM)、美國銀行(BAC)、花旗(C)及富國銀行(WFC),這四家美國最大銀行最近發佈的第三季財報,即使其中有些營收錄得年比衰退、淨利雙位數下滑,卻都勝於市場預期。雖然理論上銀行會受惠加息周期,增加它們的息差收入,可是這未能抵銷投行業務手續費收入與資產管理業務的倒退,以及提高信用損失準備金和未如理想的投資回報。
例如摩根大通、花旗及美國銀行在第三季分別進行15億、16億及接近9億美元的撥備,以彌補宏觀經濟前景惡化帶來的潛在損失。一些分析師指出,美國最大的六間銀行至2022年底預計將撥出總計45億美元的準備金。不過相比上次的金融危機,美國的銀行大部份都有較充足的資金,來應對經濟衰退,反映在普通股權一級資本比率Common Equity Tiered One Capital(CET1)平均維持在12%以上。
問題在於宏觀經濟的不確定性不斷加劇,造成市場波動,從而影響IPO,M&A及投資相關等業務。上述所有主要銀行以及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其他投行業務第三季均出現超過40%至65%的跌幅。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高盛,它再度宣佈計劃將業務重組,為三個部門以增加收入,重新專注於投資銀行業務。這似乎回應投資者早前對高盛的疑慮,當中包括個人貸款、金融科技(如Apple Card)在經濟放緩期間遜色的回報。自2018年現任CEO獲任命以來,這樣的大銀行在四年內進行第二次重組相當罕見。
投資銀行向來是金融業的頂峰與銀行家引以為豪的標誌,但對於銀行盈利的可見性與穩定性來說,卻可能是一把雙刃劍。例如承諾為客戶進行槓桿融資的投行,需要將債務記在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上,在市況不好時,就可能需要承擔估值虧損,像是為推持交易提供資金的銀行,已面臨潛在的巨額虧損。
多個歐洲投行,包括德意志銀行、瑞信等都已經削減全球多項業務,以削減整體成本,但重組是否能重新啟動成長動能,也要到數季後才能見真章。
博譽顧問集團資深顧問
周亨
周亨 - 加息周期對金融投行衝擊|財股魔鏡
其他
更多- 周亨 - 微軟翱翔雲端|財股魔鏡2023-05-22
- 周亨 - 旅遊住宿業契機|財股魔鏡2023-05-15
- 周亨 - 航空業脫碳機遇|財股魔鏡2023-05-08
- 周亨 - 電動車盈利續航力|財股魔鏡2023-04-24
- 周亨 - 電動車價格戰|財股魔鏡2023-04-17
- 周亨 - 銀行危機下監管科技業的機遇|財股魔鏡2023-04-03
- 周亨 - 銀行輸血大搶救|財股魔鏡2023-03-27
- 周亨 - 矽銀危機後的金融市場|財股魔鏡2023-03-20
- 周亨 - 復常後的零售業前景|財股魔鏡2023-03-13
- 周亨 - 後疫情下的生物技術|財股魔鏡2023-03-06
- 周亨 - 數碼創作機遇|財股魔鏡2023-02-27
- 周亨 - 探討電影業發展前景|財股魔鏡2023-02-20
- 周亨 - AI狂潮須謹慎|財股魔鏡2023-02-13
- 周亨 - 半導體受惠AI發展|財股魔鏡2023-02-06
- 周亨 - 奢侈品逆風而行|財股魔鏡2023-01-30
- 周亨 - Zoom新常態之路|財股魔鏡2023-01-16
- 周亨 - 2023年慎選復元股|財股魔鏡2023-01-09
- 周亨 - 甲骨文追趕雲端競賽|財股魔鏡2022-12-20
- 周亨 - AMD能否再下一城?|財股魔鏡2022-12-12
- 周亨 - 網絡泡沫會否重演?|財股魔鏡2022-12-05
- 周亨 - 迪士尼能否重現魔力?|財股魔鏡2022-11-28
- 周亨 - 美企回購顯實力|財股魔鏡2022-11-21
- 周亨 - 再談經濟衰退下雲機遇|財股魔鏡2022-11-14
- 周亨 - 雲端科企加息下仍具韌性|財股魔鏡2022-11-07
- 周亨 - 加息周期對金融投行衝擊|財股魔鏡2022-10-26
- 周亨 - Amazon季績值留意|財股魔鏡2022-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