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曉華 - 思考的力量|美食紀行

英國作家莎士比亞有一句名言「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放在今日的餐飲業,可能與莎翁筆下的《哈姆雷特》男主角一樣,為自己父親被殺而感到難過,然後問自己,到底是活着好,還是應該去自殺?

經過時間的洗禮,「To be or not to be」能夠成為英語中的神句,當然有它不倒的原因!過去兩星期,去了幾家餐廳試菜,菜不好、服務不好的佔多數。餐飲業人手不足是公認的事實,中產管理層移民,新一代不願入行,炒散做兼職,由茶餐廳至大酒店都會有。

上周六到某酒店飲喜酒,因應疫情安排,婚宴被安排在中午,戶外草坪婚禮的簽字儀式,然後移到室內的宴會廳。酒店新,環境氣氛好,只不過敗於人手不足,服務就出了大問題!

中式喜酒,向賓客敬酒是一個重要環節,莫說是精品級酒店,過去就算是一些街坊老茶樓,敬酒都會有路線,在場員工都會提早向下一台賓客注酒。「To be or not to be」,同一句說話,侍應的心情可能是「做好唔做好」?返工、放工、做多、做少,已經成為一種社會現象!

與飲食有關連的工作包括運輸,同樣令人激氣。網上叫車快遞,熱門地點司機會搶單,在順路時才來取貨。有時候遇到一些劣評司機,還要叫你把要寄的貨送到樓下做交收。明白每個行業都有枯枝,只不過香港這棵大樹的枯枝量,近年變得特別多!

「喜酒故事」當天在網上做了分享, 酒店看到劣評,立刻致電道歉。香港地方小,「善意的謊言」是行業上的一種暗黑生存之道。謊言雖然討好,最終都會被擊破,「To be or not to be」,說不說?莎翁文字是讓人思考的力量!
(www.youtube.com/channel/UC39gFX0VF1BxPRDOfFu4Lmw?view_as=subscriber)
紀曉華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