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定乾坤|「素」來有學問 - 楊松坤

「麵筋椿樹葉,木耳豆腐皮。石花仙菜,蕨粉幹薇。花椒煮萊菔,芥末拌瓜絲……」或許你猜想 ,以上是某間餐廳的菜式?事實上,這是明代文學家吳承恩在其名著《西遊記》中,描寫的素宴菜單。令人不由讚歎,原來大約七百年前,古人對素食極為講究,花樣繁多。

中國的茹素文化,源遠流長,民間食素的傳統據聞可追溯到夏商時期。到了西漢,隨着豆腐問世,中國素食發展到一個新高度。延至宋代,有許多典籍記載,那年代的餐飲業中,有專門的「素菜館」,甚至還有素菜仿葷,如「假煎魚、勝肉夾、素蒸雞」等等。

時至今日,茹素成為一種生活「主義」、養身理念,逐漸從小眾邁向主流,從年長者普及至青少年、兒童。以香港為例,有調查顯示,二〇二〇年全港食素的人口相較二〇一八年大幅上升了百分之十;約二百五十萬人、即每三人中就有一人每星期「彈性茹素」,有些甚至「棄肉全素」。

愈來愈多人認識到,茹素對促進身體健康大有幫助,事實上不僅於此,「多菜少肉」的飲食習慣對保護環境、緩解氣候危機亦有莫大裨益。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畜牧產業佔了全球溫室氣體百分之十四的排放量,其中三分二來自牛隻。有研究指,一頭牛每天在消化食物過程中平均排放一百六十至三百二十公升甲烷,按此推算,全球牛隻一年的甲烷排放總量,足以左右地球暖化速度。

有見及此,為了地球和我們自身的健康,煤氣公司近年除了經常在臉書專頁分享素食知識,宣傳低碳飲食文化外,去年十一月專門與社企合作開辦素食廚藝學院課程,邀請名廚和專業人士講解食物與環境知識,又於上月舉辦了一次「素」滋味烹飪班,教大家「煮番幾味」,推廣健康美味又可持續的佳餚。

應對氣候危機雖是大工程,但離不開從我們的衣食住行做起,不妨就趁今個農曆年,改變以往「大魚大肉」的飲食習慣,嘗試一下「舌尖上的環保」?祝大家虎年萬事勝意,吉祥安康!

香港中華煤氣有限公司

企業事務總監
楊松坤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