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强 - 40多億年前的碳原子|科普空間

對上一次打風後和家人到外面晚飯,在回家路上,剛升中五的阿仔提到他不懂如何寫有趣味的中文作文。我回答只要心有所思,甚麼題目也可以寫得有趣味。他說沒可能吧,然後指着路旁一塊樹葉:樹葉有甚麼可寫?阿仔,當然有。

四十多億年前,宇宙一個角落的星塵因地心吸力聚集起來形成地球。盤古初開,天搖地動,在造山過程中產生了一塊含碳、氧和鈣的石頭。這塊石頭千百萬年來安靜地藏身在北美洲西岸的一座小山中。一百多年前的一天,石頭被採礦工人挖了出來,先運到加工廠去,後掉進溶爐中,原來人們只想取其鈣。高溫把石頭分解,釋放出來的一個碳原子和兩個氧原子結合成二氧化碳份子,以氣體的形式經煙囪逃出熔爐,升到半空。風把它吹到太平洋上空,載浮載沉足足一個世紀後,終於飄洋過海來到位處亞洲的香港上空,遇上大雨,它溶入雨水,從天上掉到地面一處名為鑽石山花園中的一小方塊泥土上,泥土上長了一棵大葉榕。因為周圍高樓林立,太陽每天只能在午後照射到泥土一陣子,不過已足以蒸發泥土上的水份,份子隨水氣往上升,在離地面幾米處經大葉榕樹葉底部的氣孔進入樹葉。它的碳和兩個氧跟葉內的其他五個碳、四個氧和十二個氫經光合作用結合為葡萄糖,再被轉化成更複雜的澱粉貯藏起來,成為樹葉一部份。沒想到樹葉被颱風「馬鞍」的強風吹斷,掉到路旁。入夜後它見一家四口路過,聽到其中的男孩子問:樹葉有甚麼可寫?
陳家强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