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識途 - 半邊天|馬不停蹄

今日社會還有說「女權高漲」的,我甚為不解(我老友對太座千依百順者除外)。其實不論性別、種族、年齡、宗教等,只要是最理想的人選、會作最好貢獻的,都應人盡其才。縱觀經濟史,能改變社會及文化限制,釋出大量生產力、勞動力時,必對繁榮發展有極大幫助,這是不爭的事實。

歷史上有不少著名的女性,而且香港馬圈亦有許多女性,對香港賽馬有重大貢獻。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今日山頂明德醫院(Matilda Hospital)的Matilda真有其人,她是殖民地早期一位銀行家Granville Sharp的夫人Matilda Lincolne Sharp。賽馬會成立前,她已在跑馬地的運動日中,策騎比賽。據記載,她策騎的灰馬叫Marlion。

時至今日,女性在馬圈佔了非常重要的位置。除了馬迷不分男女,馬會亦有很多女性會員、馬主,甚至會董及馬會高層行政人員;也有很多女性策騎員、馬匹照顧員、評述員、獸醫等等,不能盡數。

還有大家熟悉的女騎師,例如江碧蕙、鍾麗芳、簡慧榆、余詠詩及蔣嘉琦;更有幾位女見習學員正在培訓中。而余詠詩今日已經是助理練馬師。在這個需要大量體力、男女同場比拼的運動中,能闖出名堂一點也不容易。當然不要忘了,見習騎師訓練學校的校長陳念慈,也是香港傑出女運動員。

但這六十多年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叫李岱夫人的女士。我有幸在年青時親眼見過這傳奇人物,當然只是見到,無緣接觸。她全名叫Mrs Grace Mary Liddell,暱稱Billie。她是英國人,5歲騎馬,幼時隨母親改嫁到了上海生活。她的繼父Coutts及丈夫Liddell都熱愛賽馬。她自己騎術精湛,而且早在上海已經養馬,有時更親自策騎,贏過不少賽事。

李岱夫人1950年移居香港,每個清晨都在快活谷親自策騎晨操,風雨不改。她亦在馬房照顧馬匹。因為在中國多年,精通中文,她和馬圈上下都打成一片。她自己也是馬主,其中老馬迷可能有印象的一駒是「風流劍俠」(Bubbling Well),這英文名是舊日上海的大馬路Bubbling Well Road,即今日繁華的南京西路;而南京西路的一端,就是當年的上海賽馬場(今日的人民廣場)。

香港賽馬踏入七十年代轉職業賽時,馬會破例批准李岱夫人繼續在快活谷策騎練馬。李岱夫人策騎直至72歲,因在家裡跌倒而「掛靴」。她在1974年12月一個星期六過世,享年73歲。過世前數小時,她名下馬匹「羅拔少爺」(Master Robert),由澳洲騎師潘納替她勝出最後一場頭馬。

據聞她出殯當日,許多馬圈人士,不論職位都來送別。當日馬會董事局,包括主席韋彼得、凱瑟克、沈弼及馬會總裁彭福將軍等都有出席。

李岱夫人長眠於快活谷馬場對面的「香港墳場」,永遠「見證」馬會的發展。《南華早報》當年報導她離世,稱她是「谷中大姐大」(The Valley's Grand Old Lady),也實不為過。

這位傳奇女性,前無古人,暫時亦看不到來者,確是香港賽馬歷史上一朵奇葩!
馬識途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