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為孩子每天生活快樂,沒有挫折地學習就是最好的學習策略。要知道快樂和幸福有多重層次,低層次感官刺激帶來的快樂讓人玩物喪志,反而流過血汗淚水、經歷磨煉達成有挑戰性的目標,才是長久滿足又有成就感的幸福快樂。正所謂「風中勁草」,在善意壓力環境下成長的動植物才健康,反而溫室的花朵經不起現實環境的挫折。西方過去強調的「快樂教育」有機會令孩子難以建立競爭意識、自律習慣和專注力等。當他們缺乏創意和解難能力時,就會變成「啃老族」。
其實「喜、怒、哀、懼」的情緒,都有其正向意義。孩子意識到恐懼才懂得保護自己,學習生存策略和應變方法。家長平日的「語言暴力」,過早送幼童上學影響了「依附關係」,當中帶來的情緒壓力一樣嚴重。
張慧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