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醫管局宣佈,為專科門診病人推出「共同醫治模式」,首先約一千名內科及骨科病人(骨科預計第四季才推行)可僅支付普通科門診收費五十元,便能到私家診所求醫及覆診,以騰出公立醫院的候診名額。這個計劃包括醫生診症、配藥及由醫生轉介的檢查如化驗和X光等。
在「共同醫治模式」之下,病友可節省輪候時間,亦能選擇距離較近的私家診所,取藥時間亦較於公立醫院輪候為快。然而當中仍有細節未明,例如病友最擔心的是,如果他朝希望回到公立醫院專科門診,是否可行?不少病友向筆者反映,擔心計劃是將患者「賣豬仔」,日後無法再度回到醫管局覆診。據知「共同醫治模式」容許私家醫生將病人轉介回公院,並且不被視為新症輪候。但是「轉介」一詞可圈可點,患者須基於哪些條件下才可回公院覆診呢?似未有明文規定,難怪病友有此憂慮。以骨科為症,新症輪候期長達過百星期,既然患者一直以舊症身份覆診,他們是否肯冒着變回新症的危險參加計劃?
內科如糖尿病及高血壓等病友,病情相對穩定,覆診多數只為取藥及抽血化驗等;但其他專科病情複雜,或是病友須於不同專科覆診,對他們而言在公院求診才是最便捷的做法。此外,「共同醫治模式」為每名患者每年提供十次求診配額;但如病友自感病情嚴重,相信亦會直接前往急症室,而非前往需要預約的私家診所。
政府的本份是為市民提供優質醫療服務,致力提升質素及增加受惠人數,但「共同醫治模式」把責任推到私營市場,似乎有違醫管局初衷,就被轉介病人的各種擔憂提問,還請在計劃內詳細釋疑。
香港病人組織聯盟主席
袁少林
聯盟之聲——共同醫治模式 有賣豬仔之嫌?
其他
更多- 袁少林 - 自助組織共用中心|聯盟之聲2022-05-13
- 袁少林 - 疫情放緩 勇敢展開新生活|聯盟之聲2022-05-06
- 袁少林 - 癌病人使用西藥與草藥宜忌|聯盟之聲2022-04-29
- 袁少林 - 增撥中醫資源|聯盟之聲2022-04-01
- 袁少林 - 疫情之下 精明自救|聯盟之聲2022-03-18
- 聯盟之聲|長期病患 受感染處理方法 - 袁少林2022-03-04
- 聯盟之聲|為癌童建立完善復康路 - 袁少林2022-02-18
- 聯盟之聲|病人變助人者 - 袁少林2022-02-04
- 聯盟之聲|與時並進 病人組織投身數碼化時代 - 袁少林2022-01-21
- 聯盟之聲|學習接受 疫情新世界2022-01-07
- 聯盟之聲|重病患者買藥哀歌2021-12-31
- 聯盟之聲——冬季防疫防病避免入院2021-12-17
- 聯盟之聲——打第三針對抗變種新冠病毒2021-12-03
- 聯盟之聲——及早預防糖尿病來襲2021-11-19
- 聯盟之聲——別吝惜讚賞醫護人員2021-11-05
- 聯盟之聲——中大藥劑學院 守護港人健康30年2021-10-22
- 聯盟之聲——醫護延遲退休 未必可留人才2021-10-08
- 聯盟之聲——共同醫治模式 有賣豬仔之嫌?2021-09-24
- 聯盟之聲——吸煙禍及自己與妻兒2021-09-10
- 聯盟之聲——網購保健品是否安全?2021-08-27
- 聯盟之聲——Delta肆虐因傳播力高2021-08-13
- 聯盟之聲——奧運精神 決不放棄2021-07-30
- 聯盟之聲——運動意識比運動更重要2021-07-16
- 聯盟之聲——接種疫苗的迷思2021-07-02
- 聯盟之聲——疫症下社區藥劑師的角色2021-06-18
- 聯盟之聲——公院增假日服務是否有效?2021-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