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盟之聲|與時並進 病人組織投身數碼化時代 - 袁少林

兩年前疫情初起,很多病友都留家抗疫,足不出戶。久坐不動的遺害深遠,病友缺乏復康練習,導致狀態轉差;有人行動變得遲緩,也有人想法消極。長此下去,不是辦法,於是各種網課、視像聚會應運而生,即如筆者的上門探訪服務,如今也變成視象會面,隔着屏幕跟病友聊天,是截然不同的感受。

以往的運動課或復康練習,都是群體活動,目前卻只能自行在家看影片練習,失卻了眾人齊心的力量,投入感大大降低;就算彼此開了鏡頭,然而氣氛不似實體見面時融洽,甚至變了你有你說,我有我說,難以維繫緊密關係。

另一方面,年老或是家貧的病友沒有平板電腦或電腦,通常只可看着小小的手機屏幕上網課,難免興趣缺失;亦有病友的手機型號或網絡速度趕不上,導致視像質素低下,更影響了學習所需和意欲。

除了經濟問題,也有病友難以接受新事物,故此一切要從頭學起——儘管大眾以為智能手機十分普及,其實仍有市民並無接觸數碼世界,故此我們花了很多時間鼓勵病友學習提升數碼能力,習慣疫情之下的生活。這兩年我們舉辦了很多使用手機、視像功能、WhatsApp及微信、醫健通等網課,簡單如怎樣按鈕開啟各樣程式,確實還有人不懂使用。

不止病友,對病人組織及社福界而言,急促發展的數碼時代,確實難以完全追上步伐。以輔導工作為例,於虛擬平台跟病友接觸,眼神與肢體語言隔了一層,還覆蓋了口罩,我們應該如何克服?病友、同工、義工也要適應這些轉變,同時我們必須有充份的動機學習,才可把新思維內化為習慣。畢竟疫情仍會持續下去,要與世界新模式接軌,便要先放下舊包袱。

香港病人組織聯盟主席袁少林
聯盟之聲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