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少林 - 病患照顧者難有支援|聯盟之聲

 一名五十六歲男子不忍彌留的末期肺癌妻子受苦,帶她回家,在睡房燒炭導致妻子死亡。此男子被判誤殺,案件廣受大眾討論,「安樂死」又成熱門話題;特首李家超指應聚焦於強化醫療及支援能力方面。的確,人口老化,長期病患者數字只會逐步增加,親友成為最密切的照顧者,也被迫面對來自四方八面的壓力。

通常很多人焦點以患者為重,照顧者為輕,其實照顧者絕不好過,他們既擔心患者病情,同時因為照顧患者而影響個人生活及社交、因操勞而身心俱疲,或出現財政難關。上述種種,可為照顧者帶來抑鬱、自卑或憤怒情緒,讓照顧者陷入困局之中。雖然過往施政報告也有提及支援照顧者的方案,但似乎未見太大效果;特別是照顧者沒有其他人支援,或本身個性內向,不願尋求幫助的話,很易鑽進牛角尖。

須注意的是,照顧者不止需要醫療及生活上的幫助,情緒上的支援亦十分重要。這裏說的並非簡單的安慰,而是包括親友和鄰里的主動關心,甚至是實際幫忙分擔工作,如代為外出購物或短暫看顧患者,讓照顧者可享私人空間,釋放情緒。當然,政策層面也應為他們出力,由專業人士如社工等來協助照顧者開拓社交圈子、因應實際情況安排生死教育、講解「預設照顧計劃、預設醫療指示」及紓緩治療等的安排。最重要是不讓照顧者感到被社會遺棄,可以分擔壓力,保持相對正面的心境。

當中還有很多細節可探討,以末期癌症患者為例,彌留之際或有較大痛苦,院方既然可讓患者回家,那麼可有詳細指導照顧者如何為患者減痛,或是教育照顧者及家人如何面對死亡?凡此種種,應有系統地提供援助,讓照顧者與患者皆可安然及有尊嚴地渡過。
香港病人組織聯盟主席 袁少林
聯盟之聲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