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會令心血管供血不足或心臟病發,導致患者心跳停頓,不省人事。患者必須盡快得到恰當的急救治療,如緊急「通波仔」、體外電擊等,才能保住性命,但問題是,只有少量醫院提供二十四小時「通波仔」服務,體外電擊亦要及時進行才有效,要從死神手中拯救病人,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過往就接觸過這樣幸運的病人,他在吃飯途中突然昏倒,幸好救護車來得快,救護員亦很快檢查到他的心律出現問題,即時進行電擊急救,到達醫院後發現其左邊心臟的主幹末端血管堵塞,令左心臟大範圍缺血而急性心臟病發,及時為他施手術通血管,才撿回一命。
這位病人其後被發現有糖尿病和高膽固醇,而它們和高血壓正是加劇血管硬化的元兇,尤其是糖尿病更會加劇壞膽固醇於血管內積聚,令血管短時間出現閉塞;而血糖控制太差的話,亦會直接出現糖尿心臟病,心臟肌肉的泵力會減弱,大幅增加猝死風險。
幸好現時有新型糖尿藥如SGLT2抑制劑,有助控制糖尿,更減低心血管病風險,只要及早發現病症治理,毋須過於恐慌。因此,各位宜定期檢查身體,檢驗是否有「三高」、心臟結構或心律問題,再透過不同藥物或手術(如植入除纖器)預防治療,尤其是年紀大、男性,以及家族曾有近親猝死的市民,更應留意。
港怡醫院心臟科專科醫生
香港大學醫學博士 陳栢羲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