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牀經驗告訴我們,45歲後中年人士患上糖尿病風險較高,未雨綢繆,應該早於40歲便應定期體檢,監察身體變化。
糖尿病檢查比起其他疾病篩檢相對簡單,只須抽血便可。其中,空腹血糖值高於5.6mmol/L就要提高警覺,介乎5.6至6.9mmol/L的水平已是臨界點。然而,部份人士或會出現空腹時血糖正常,進食後血糖超標情況,因此亦建議檢查糖化血紅素(HbA1C),了解過去二至三個月的平均血糖值(低於5.7%屬正常水平),能更準確判斷血糖水平。
不少人血糖水平已輕微超標,但見身體並無異樣,便以為不需多加留意。然而令人擔心的是,早期糖尿病病徵不明顯,一到後期出現具體徵狀,代表已可能有不同併發症,這個時候才開始治療,成效自然事倍功半。
想改善糖尿病病情,積極運動減重是最佳途徑,患者同時亦可使用新一代藥物。這些藥物沒有傳統藥物的副作用,並能減重、同時減低心血管併發症風險及死亡率。另外,SGLT-2抑制劑每天只需服用一次,部份GLP-1受體促效劑則可每周注射一次,亦有助提高患者的依從性。
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醫生
陳智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