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棟監製的《殺出個黃昏》公映,以老年人為題的故事較罕有,幸好,這趟票房雖慢熱,惟評論界口碑不俗。
林家棟演而優則監,曾監製《打擂台》(2010)《死開啲啦》(2015),他表示,香港電影市場自一九九五年起萎縮,總票房雖沒大跌,惟港片市場一直走下坡了廿多年,皆因港片製作人沒做好自己本份,現在是香港影人重新培養自己觀眾的時候。
筆者翻查創意香港出版的《香港電影業資料彙編》,編集了從二○一二年至二○一八年的票房數據,這七年間,香港每年總票房從二○一二年的十三點九二億港元,升至二○一八年的十八點九九億港元,升幅為百分之二十一點八;然而,當中的港片票房,則從三點四六億港元,跌至二點四四億港元,跌幅為百分之二十九點四,從這兩組數據走勢,整體票房升,但港片票房跌,確是不爭事實。
港片票房主要由合拍片及純港片(非合拍片)組成,合拍片票房亦由二○一二年的二點四七億港元,跌至二○一八年的一點八六億港元,跌幅是百分之二十四點七;純港片票房,則由零點九八億港元,跌至零點五八億港元,跌幅是百分之四十。
這數字確有啟示:一,香港電影票房,主力在於非港片,二,合拍片仍是港片票房的重要支柱,三,雖然近年吹着本土元素,厭倦合拍片之風,數字證明,觀眾離棄純港片的幅度,遠遠比合拍片為大。
究竟西片質素愈來愈高,吸納了更多觀眾,抑或是港片枯竭失去吸引力,自身返魂乏術,無法留住基本觀眾?尤其愈高舉地道題材時,觀眾的流失便愈嚴重,這是甚麼原因呢?
林家棟的意見,有一定參考價值,但票房下跌的原因卻是極複雜。最近的《狂舞派3》票房達七百五十七萬,《濁水飄流》收逾六百四十萬,《手捲煙》票房逾七百六十萬,三片均是純本地製作,都有不俗數字,然而這類例子卻不多,具誠意具水準的道地題材故事,能吸引觀眾付鈔進戲院的,數量上遠遠未能令數字止跌回升。
政府在二○一三年推出首部劇情電影計劃,選拔新秀給予資助拍攝電影,計劃至今共資助了十三部電影,其中七部公映了,部份如《一念無名》、《點五步》、《淪落人》及《手捲煙》,都讓觀眾有一新耳目之感,但仍是杯水車薪。
這問題沒有良方,尤其主要競爭對手是資本雄厚的荷里活,且看林家棟監製《殺出個黃昏》能否戲如其名,殺出一條黃昏路。
陸偉棋——Slash族中年。畢業於牛津大學,但從電視機裏學到更多,至今電視電影既是娛樂亦是工作。從大銀幕到小螢幕,本欄月旦電影電視新舊媒體人事、行業危與機,為香港影藝娛樂事業把脈。
陸偉棋
忽發「棋」想——殺出個黃昏
其他
更多- 忽發「棋」想——魷魚熱2021-10-15
- 忽發「棋」想——教煮節目熱鬧起來2021-10-08
- 忽發「棋」想——兩齣賣座港片啟示2021-09-30
- 忽發「棋」想——生活清談節目之難2021-09-17
- 忽發「棋」想——荷里活搏命之星2021-09-10
- 忽發「棋」想——希望和選擇2021-09-02
- 忽發「棋」想——抄襲2021-08-25
- 忽發「棋」想——周潤發的魅力2021-08-18
- 忽發「棋」想——殺出個黃昏2021-08-12
- 忽發「棋」想——奧運三台混戰2021-08-05
- 忽發「棋」想——奧運開幕2021-07-27
- 忽發「棋」想——黑寡婦啟示2021-07-20
- 忽發「棋」想——一道清流2021-07-14
- 忽發「棋」想——電影幕後逐個講2021-07-08
- 忽發「棋」想——活到老演到老2021-07-02
- 忽發「棋」想——新客源新景象2021-06-22
- 忽發「棋」想——美高梅經驗2021-06-16
- 忽發「棋」想——MIRROR和ERROR的世代之爭2021-06-10
- 忽發「棋」想——移民怨曲2021-06-01
- 忽發「棋」想——健康節目好有益2021-05-26
- 忽發「棋」想——五一檔期合拍片2021-05-18
- 忽發「棋」想——紀實綜藝難度高2021-05-12
- 忽發「棋」想——由璇宮到皇都戲院2021-05-07
- 忽發「棋」想——電視大戰2021-04-27
- 忽發「棋」想——串流平台發威2021-04-20
- 忽發「棋」想——無價寶2021-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