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歐洲基準的荷蘭TTF天然氣期貨為例,去年8月時因俄羅斯宣佈暫停經北溪管道輸天然氣,價格一度急升至近340歐羅水平。及後開始回落,現時每兆瓦時已經跌破50歐羅關口,創自2021年9月以來新低,較高位回調超過80%。天然氣價下跌主要由於歐美今年冬天氣溫異常溫暖,導致需求收縮,同時亦令歐洲天然氣庫存量升至接近歷史新高,所以在供應仍充裕的情況下天然氣價格出現大幅調整。但筆者認為,供應方面仍存在一定隱憂或將限制天然氣價格的弱勢。
首先歐洲高度依賴俄羅斯的天然氣供應,因應俄鳥緊張局勢令俄羅斯輸往歐洲的天然氣幾近中斷,雖然現時已加緊由其他地區輸入液化天然氣作補充,但事實上歐洲亦缺乏再氣化能力,目前歐洲各國再氣化產量雖已達到1570億立方米,雖持續增長中,但相較俄羅斯經天然氣管道的2100億立方米供氣量仍有相當差距,顯示歐洲再氣化能力難補俄羅斯供氣缺口。另一方面,全球於2023年開始正加緊經濟活動復常,當中能源消耗大國中國正以全球領先的速度重啟經濟,同時亦代表對天然氣等能源需求將大幅增加,或將抽走部份液化天然氣供應,從而推高歐洲天然氣成本及補充庫存速度。由此推論,現時天然氣已充份反映歐洲暖冬及庫存量創新高的利好因素。但除非俄羅斯恢復供氣,否則歐洲仍要面對供應減少的難題,令天然氣價格於今年冬天或會再度上漲至100歐羅水平。
光大證券國際環球巿場及外匯策略師
黃俊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