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現實中普遍的太陽能板並非以「最佳傾斜角」安裝,8°或10°卻是家常便飯。為甚麼會這樣呢?是設計人員的「專業」嗎?這並非設計者之過,而是香港的地方太細,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也。
陰影是太陽能系統設計中必須考慮的一環。若前排太陽板組件安裝的角度愈高,它的整體高度就會愈高,後排組件一旦受到前排的陰影遮擋,便有機會導致發電效率低或未能發電。惟在寸金尺土的香港,似乎很難「豪得起」。目前很多組件均採用半片技術,部份被陰影遮蔽也能「偷位」發電,但這方法遠不如降低水平安裝夾角來得直接。
另一個常見的安裝設計,就是先將兩片或三片組件上下拼接,再水平陣列成排。惟有關組件拼接後,整個系統的長度有所增加,項目高度也相應提升,若按最佳傾斜角度去安裝,很容易會違反香港《建築物條例》中,私人樓宇太陽能系統安裝高度不得高於1.5米的要求。為符合條例,太陽能組件又要再一次自降夾角。
太陽能板「自眨」角度,未能發揮最大功效,由從業員的角度看來甚為可惜。不論根據經驗,抑或結構工程師的計算數據均顯示,太陽能系統對樓宇結構的安全基本上不構成影響,同時也有抗風措施。
為達致更高的能源效益,筆者建議相關政府部門或應考慮鬆綁現時的高度限制。
香港光電控股主席
吳克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