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耕「菜」回家|與財爺對話

「一年之計在於春」,特區政府早前正式就2022年至2023年《財政預算案》展開諮詢。筆者有幸獲邀代表漁農業界出席諮詢會,與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對話,反映業界的難處與訴求,期望港府在制訂新一份預算案時,能夠更為顧及漁農業界的發展,提供適切的資源支援,以及推出利好政策,好讓處於水深火熱中的業界,得到救命稻草。

總括而言,業界對港府有四大訴求。第一,簡化農地復耕及農用構築物的申請程序和審批時間。基於農戶在閒置荒地申請復耕及加建農用構築物的手續和程序非常繁複,非一般農戶能處理,故政府應按實際情況簡化整個申請程序。另外,審批過程由漁護署及地政署開始,及後分別要經城規會、環保署等多個部門按需要進行審查,整個過程十分漫長,農戶同時亦要承受地租和時間成本帶來的壓力。

第二,放農用構築物的種植面積,以提高農戶生存空間。現時地政署按《土地條例》規定農用構築物種植面積為1000方呎,試問以1000方呎土地去種植,產量能有幾多?

第三,建立協助漁農業發展基金,改善農戶的發展方向,簡化申請程序,務求做到真正的貼地可行。現有的漁農業發展基金申請大部份由學術機構取用,亦非一般農戶能處理申請程序。

第四,誠特區邀司長和局長們到訪香港水耕科技園,親自了解如何「光農合一」,協助農戶解決財政問題,並配合政府的潔淨能源、循環再用、低碳排放、綠色環保的方針,以推動農業的革新與可持續性發展。

推動漁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前路漫漫,惟筆者與同行不會輕言放棄,期望政府能聆聽業界的聲音、拆牆鬆綁,將農戶在困境中拯救出來,攜手建設香港成為更美好的家園。
香港水耕種植協會主席
潘道明
更多文章